奎楼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台湾台南奎楼书院奎楼书院,位于台湾台南。清雍正四年(1726)分巡道吴昌祚于府城关帝厅街道台衙创建奎星堂,取名“中社”。原址在今永福国小旁,为地方士绅鸿儒交流诗文、议论时事所在,迥异于一般书院。乾隆时曾3次重修。嘉庆初增建惜字塔。十一年(1806)改建东西两堂,修仓圣堂、魁星堂、朱文公祠、敬字堂。十九年按察使糜奇瑜改建魁星堂并改名奎光阁。道光十三年(1833)董事陈泰阶、黄应清等更名奎楼书院,并由众士绅募捐置产业。同治、光绪间,曾作大小修葺。1926年院舍被拆,士绅黄欣等购得府前路90巷34弄25号地,建2层大楼,工竣而碑未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毁。1955年众议将该院田园收入等重建书院及教室,以培育人才,重振文风。共建平房二重,三面走廊,规模虽小,然环境幽雅。院内保存有嘉庆、道光时期的匾额及门柱、石础、石狮、石虎等,门柱上尚有赵逢源题联:“才识奎星真面目,更看沧海大文章。”原祀仓颉、朱熹,现祀文昌、文衡帝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