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消防会,又叫水龙会。杭州历代火灾较多,故各街坊,均有义务救火兵。各水龙会,均置有水龙一架,或二架,其余还有水桶、吊桶、铜锣、行号、大旗、小旗、梯子、挠钩、刀锯斧、扛索、号衣、号帽、灯笼等物,以备救火时用。各水龙会所管地段多少不一,救火兵都系所在地的搭彩匠、泥水木作匠、以及各行各业身体强健的人义务担任。号帽翻棉,如法师帽。民国后改为铜帽,蓝布号衣、蓝布背心,前后有两块白圆布,书写某地水龙会之名。救火兵内有明确分工,水龙用四人抬,称“抬龙”。

如遇火灾,敲锣为号,救火兵四方云集,即刻赶到。一时,司龙者管龙,司苗者管苗,立于龙上,认明方向,对准苗水。司筹者,凡每人担水一担,给筹一根,以凭给钱。司烛者,若在夜间,每人均有高灯笼一杆,灯上号写所司何事,日间用小旗,所以一望而知,分工明确。最勇敢的是上高者,备有梯子、挠钩等用具,以备拆屋。还有救护者,备有大索大杠,可攀缘而上,救护被火围困之人,《杭俗遗风》赞这些人“其用力之踊跃,诚有奋不顾身之势。”水龙会扑灭火灾后,每次吹号一声,间鸣锣一下,称为“太平锣”。如在夜间,各水龙会按队而行,灯笼高举,亮如白昼,好像灯会一样热闹。

民国以后,除各集义龙外,专门有消防队组织,备有皮带龙,取水极易,火势扑灭亦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