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男,汉族,1921年出生,山东新泰人。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
主要业绩入党后曾任村支部书记、区委宣传委员、区委书记,在泰宁县泰山地委等地工作,参加了对日寇的反扫荡、反蚕食等一系列斗争,在战争环境中多次临危受命,经受了考验。
经历1943年到1945年曾任泰宁县围山区委书记,该地区情况复杂,根据地、游击区和敌占区犬牙交错,敌伪屡屡对我根据地进行突袭、包围、清剿和扫荡。围山区委以村党支部为基础,依靠群众,组织民兵,扩大区中队,配合县武装,保卫根据地和群众,并经常深入敌区,破袭铁路,瓦解伪军,打击日寇,并在敌区建立两面政权,成为泰宁县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解放战争初期,戴光同志任新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他认真贯彻中央“六四指示”,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反奸诉苦斗争和土地改革。在粉碎蒋军对我解放区进行的重点进攻时,调往警备团任政治处副主任兼总支书记,直接投入自卫战争和消灭还乡团的斗争。1948年该同志调任泰宁县汶口镇委书记兼镇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建立人民政权和民兵等群众组织,并带领群众冒着敌人的轰炸,恢复生产,支援前线,坚定地执行党在新解放区的政策,为解放兖州、济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迎接全国的解放,1949年2月,地委决定,由该同志担任南下干部中队支部书记,率领新泰县近百名干部,随军渡过长江后,于5月到达浙江,并担任东阳县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当时的东阳战火刚熄,满目疮痍,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到处活动,潜伏的特务和土匪不断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面对困难,他和县委一班人,坚决执行省委和地委的指示,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斗争,清查潜伏特务和反动党团骨干,建立乡村政权和群众组织,轰轰烈烈地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等运动。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东阳县的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各方面工作均走在金华地区的前列,受到地委的肯定。
1952年底调金华地委任秘书长、副书记,期间曾代理书记一年至“文革”前夕。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和迫害。
重新工作后,曾任杭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和温州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在“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政治风浪中,因坚持进行各方面的整顿工作,再次受到冲击和批判。粉碎“四人帮”后,他于1979年任浙江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冶金部经济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1984年起任浙江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
评价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履行人民政协的职能。1993年离职休养。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戴光同志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建立新中国,毅然投身于革命,自入党开始,就誓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入党67年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受了战争和历次政治运动的考验锻炼,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和艰难困苦,始终立场坚定,坚持斗争。在“文革”中,受到委屈、迫害和错误对待而始终信仰不变,奋发向前,顾全大局,能上能下。坚持党性原则,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分配,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各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能够做到爱憎分明,办事公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诚实,团结同志,有缺点失误能作自我批评。在党的培养下,担任领导职务后,保持着艰苦奋斗、谦逊谨慎的作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负责,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和基层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