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二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东经132°18′—132°54′,北纬46°06′30″-46°37′30″之间。地处完达山北麓,挠力河中游,宝清县境内。农场地域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6公里。省级公路依饶线水泥路面49.8公里,自宝清县朝阳乡至蛤蟆通桥贯穿全场东西,场内专用主、干、支线公路共计339.6公里,四通八达。虎林市迎春镇铁路专用线440米。土地总面积1363.14平方公里,全场耕地面积104.75万亩,荒地11.64万亩,林地37万亩,水面7.76万亩,全场总人口46859人。全场实行三级制管理,下设8个管理区,74个作业站,15个居委会、122个居民小组,19个工商运建服单位、农场机关33个科室和实体单位。
八五二农场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位于宝清县境东南部,完达山北麓。场部距宝清县城58公里。八五二农场,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代号命名。1956年,铁道兵第二师、第三师7000名复员转业官兵开进宝清县南横林子地区,开荒建场,隶属铁道兵农垦局领导。1958年,又有大批转业官兵及山东等省支边青年相继进场参加开发建设。1962年,农场由三级管理改为两级核算。1968年6月,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将八五二农场编为第三师第二十团。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农场体制,仍称八五二农场,下设7个分场。全场总人口、耕地面积,均居黑龙江垦区百个农场的前三位。八五二农场地处三江平原完达山亚区地带。境内有蛤蟆通河、大索伦河等,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由八五二农场出工,于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70年10月重建的蛤蟆通河上游的蛤蟆通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鱼、发电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库,蓄水量1.6亿立方米,受益面积30万亩,为农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场区总面积13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5万亩。以种植粮豆为主,兼多种经营。1992年粮食总产量15.19吨,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山区盛产人参、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以及猴头、蘑菇、木耳等山产品。蛤蟆通河特产高背银鲫鱼。场办工业有煤矿、建材厂、造纸厂、清洗机厂等。1992年末全场总人口5.3万人。场部所在地南横林子镇,因紧靠完达山北麓的横向山林而得名。场部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和场办工业均集中于镇内,1992年末总人口达8774人,已成为新兴的农垦城镇。2004年继续全面实施“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两化”理念和“设计工程化、管理工厂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实现现代化”的“五化”发展战略,落实“一免两补”政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齐发展,实现了年初提出的“1518”奋斗目标。实现社会总产值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0亿元,人均收入8000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12.5%和31.7%。2004年全场播种面积103.2万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83.1万亩,经济作物20.1万亩;粮豆播种面积中,大豆31.2万亩,麦类11万亩,玉米25.8万亩,水稻15.1万亩。大豆单产229.6公斤,麦类单产380公斤,玉米单产602公斤,水稻单产590公斤,粮豆总产实现34万吨,平均亩产422公斤,较上年分别增长21%和28.2%,经济作物实现总产4.6万吨,平均单产1184.3斤。绿色食品种植20万亩,有机食品种植10万亩,与世界经济接轨,获得ISO-9001:2000质量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国际通行质量标准认证的农业企业。
2004年全场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投资2652万元,购置农机具1303台套,其中:购置拖拉机23台,收获机38台,通用覆膜播种机150台,南瓜覆膜播种机26台,大豆割晒机815台,灭茬深松犁14台,4.0偏置耕43台,面角瓜脱粒机84台,其它机械化10台套。实现投入25元/亩,投资228.19万元,新建和完善15个高标准农机具,2个现代化农具机械装备区。
2004年投资70余万元,修建了590平方米,农业生产技术实验站,使良种覆盖率达100%,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效。
农场全面实施“1588”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建立五个体系,积极扶持和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就地转化增值的八个产业主链及八个加工业副链,全场民营工业146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企业人均收入8100元,实现工业利润1000万元。“白桦”产品已达32个,产品销到28个省市及8个国家和地区。
农场林业生产全面实施森林管护经营,林下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快奔小康思路。2004年实施森林管护面积6.5万亩,林下栽植刺五加、五味子1000亩,种植党参20亩,共完成天然林抚育采伐面积2267亩,采伐木林3389立方米。中心苗圃共繁育苗木、花卉190万株,造林、绿化苗木49万株。全年完成造林4500亩,其中防护林500亩,用材林4000亩,人工幼林转成林面积9060亩,义务植树82万株,高标准绿化居民点16个,防火投入9.6万元,实现了农场连续24年无森林火灾,被评为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农场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力构筑农场畜牧经济的“半壁江山”,全面落实以大鹅、肉牛、生猪等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新思路。2004年肉牛存栏29736头,其中:繁育基础母牛14826头,奶牛存栏860头,繁育母牛540头,生猪存栏52128头,大鹅存栏10.3万只,羊存栏21340只,全场家禽存栏16310只。养殖小区16个,专业养殖户176户。肉类总产8100吨,鲜奶总产2270吨,禽蛋总产1960吨,鲜鱼800吨,蜂蜜225吨。实现畜牧渔民业总产值1.2亿元。利润6000万元。
全年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575.8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81万元,自筹294.87万元,完成土方120万方,水工建筑物150座,低产田改造2万亩,打饮用水井3眼,实施节水灌溉示范田1500亩。
2004年共申报分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1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总局科技项目4项,分局科技项目6项),农场各类项目692项,其中农业项目28项,农机项目25项,畜牧8项,水产4项,文教卫生5项,其它9项,高产高效肉牛科技园区、高效优质农作物科技园区和刺五加、五味子苗圃建设科技园区等三大科技园区。共建立科技园区2个,科技示范区131个。自行研制了覆膜播种机、角瓜分离机、起膜机、大豆割晒机、玉米割晒机等农机具。研制的PM-3型起膜机,可一次完成起膜、起垄、中耕等多项作业,残膜回收率达100%,该机通过专家鉴定,获得国家专利。
农场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学校3所,其中:初中一所,小学2所。学校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专任教师372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7人,中级职称教师242人,在校生5500人。场直小学先后被评为省级标准小学,省级电化教育实验学校,省级“两全”先进学校,省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03年步入中国名校600家之列,是黑龙江省垦区唯一一所学校。初中获得了“全国创新学习实验学校”、国家级“书画名校”、省美育先进单位,总局级绿色学校,规范化学校建设“合格学校”等称号,学校承担了“十五”国家重点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被列为国家德育工作实验校。高级中学被授予省美育教学先进单位,总局精神文明单位,总局“两全”学校,高考升学率80%以上。有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农场设有职工医院一座,社区卫生院八座,妇幼保健院一所,卫生监督所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基层卫生所80个。全场卫生技术人员37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技术职称183人,初级技术职称165人。农场职工医院是一座功能齐全、卫生部命名的二级乙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医院分设14个临床及医技科室,设有床位180张。卫生所全部实现三室标准,73个单位达到甲级标准。
2004年农场小城镇建设完成17000平方米,建设工程、开发综合楼住宅楼15000平方米,建成“文化广场”8个,建设面积6.5万平方米,完善了文化广场的配套工程,新修水泥路面1500延长米,亮化路灯180余盏。地面排水1000米。修建了种畜站到八五二农场部水泥路6公里,老场部到六分场部全长16.8公里的水泥路基础全部完成。投资伍佰万元建成了农业科研楼气象站、粮食仓贮、水泥晒场等实用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