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哈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亦称“哈节”。京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含恨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唱哈”即是“唱歌”。过节日期,因地而异,有农历六月初十、八月初十、正月廿五等,一般在下午三时宰猪祭神,成年男子按家庭地位入席,妇女只能旁听。“唱哈”由一男(哈哥)、二女(哈妹)组成,哈妹打竹片轮流演唱,哈哥弹三弦琴伴奏,连唱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现已改变旧俗,增加了新的内容。

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防城各族自治县。

哈节是京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哈”或“唱哈”,在京语中就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京族的歌节。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一个说是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沥尾、巫头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哈亭雕梁画栋,飞檐高顶,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内设有过去京家信奉的诸神神座。偏殿内设有坐位,听歌与宴欢时要按长幼次序人座。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一派升平喜庆景象。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一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待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锣鼓声中,常有妙龄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只见少女头顶瓷碗,碗上选盘,盘子里点燃蜡烛,两手端着酒杯,也各有蜡烛一根。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