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尾丝虫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链尾丝虫病(DipetalonemiasisStreptocerca,A-cantho-CheilonemiasisStreptocerca)系由链尾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寄生于躯干皮肤所致的疾病,流行于西非和刚果盆地,借库蠓传播。链尾微丝蚴在皮肤中数量远较盘尾微丝蚴为少,其活动缓慢,无鞘,长宽为180~240×3μm,尾端钝圆卷曲如伞柄,尾核9~12个,排成一纵列,伸至尾端。临床表现为与盘尾丝虫相似的瘙痒性皮疹,诊断依赖皮肤活检寻找成虫和微丝蚴。链尾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对乙胺嗪甚敏感,每日200mg,疗程2~3周即可获得治疗效果。服乙胺嗪后也可出现Mazzotti反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