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血型系统差异
英文:blood type differentce of human race
释文:自1900年首先发现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以后,已发现各自独立的血型系统10余个(见表)。一些血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经确定,如ABO座位在第九号染色体上,Xg在X染色体上,Kidd在第七号染色体上,P在第六号染色体上,Duffy、Rh、Dombrock在第1号染色体上。主要和较常见的血型系统如下:①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O型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及北美的大部分地区频率达100%,世界其他各地也达50%左右。B型在亚洲分布广泛,印度北方最高达40%,美洲印第安及澳大利亚人种中没有B型血,在非洲和欧洲频率较低(15%)。A1型世界性分布,北美印第安人的某些部族频率极高。A2型不常见,在拉普人中高达50%,澳大利亚人种、爱斯基摩人种、某些蒙古人种(印度尼西亚)、太平洋人种及北美、加拿大的部分高加索人种中无A2型。②Rh 血型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1940年发现。Rh抗原不合可引起溶血症。高加索人种中Rh阳性者达85%。其血型基因为C.c,D.d,E.e三对等位基因,其座位在第一号染色体上。新生儿溶血症以双亲Rh不合所引起的较多、较严重。Rh 阴性在高加索人种中为15%左右,其中巴斯克人可达25%~35%,非洲的柏柏尔人及西奈半岛的贝都印人可达18%~30%。蒙古人种Rh阴性者约1%,在中国汉族不足1%,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族约5%,布依族8%,苗族、塔塔尔族在10%左右。③MNSs血型系统,1927年发现MN抗原。1949年在这一系统中发现S抗原,更晚些又发现US抗原,这一系统因之名为MNSs血型系统。通常M及N的频率经常是相等的,很少有较大的差别。在英国为0.53和0.47,在日本为056和044。但在美洲印第安人中N常极小或0。太平洋区的巴布亚、斐济、夏威夷等血型N都超过M。④Duffy血型系统是与ABO、MNSS和Rh血型系统无关的独立血型系统。1950年发现。有Fya、Fyb两种抗原。Duffy 阴性在东亚(日本、朝鲜和中国)占90%~99%,印度90%,美洲印第安人85%~90%,高加索人种65%左右,美洲的尼格罗人种为27%。Duffy 阳性在澳大利亚人中为100%。澳大利亚—太平洋为其起源中心。在非洲人中Fya极低,但Fr基因极普遍(78%)。⑤Diego血型系统发现于1955年。有Dia和Dib抗原,在南美印第安人中Diego 阳性者最高可占45%左右,北美印第安人最高大约为2%~20%,东南亚蒙古人种约5%~10%。其余人种如高加索、尼格罗、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和爱斯基摩人均极少。⑥Kidd血型系统有Jka和Jkb抗原。Kidd 阳性在西非和北美尼格人类主要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发现年代主要抗原血型系统发现年代主要抗原ABO1900A1,A2,B,HDuffy1950Fya,FybMNSs1927M,N,S,sKidd1951Jka,JkbP1927P1,P2Diego1955Dia,DibRh1940D,C,c,E,eYt1956Yta,YtbLutheran1945Lua,LubI1956I,iKell1946K,kXg1962XgaLewis1946Lea,LebDombrock1965Doa罗人种中极普遍,>90%,北美印第安人约70%~90%,高加索人种可达70%,在蒙古人种中较少5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