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让∙菲琉杂(Jean Filliozat,1906-1982),法国印度学家,法兰西文学院院士,法兰西公学院教授。
简要学历早期学习眼科医学。后来对东方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学习了梵文、巴利文、藏文和泰米尔文,取得了印度学、宗教史、人种学和泰米尔语学士文凭。1934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验学院(l'École pratiquedes hautes études)以对梵文拉瓦那《童子方》(leKumâratantrade Râvana)跟印度其它语言、跟藏语、汉语、柬埔寨语和阿拉伯语的同文对比研究取得博士文凭。1946年以《印度医学古典理论及其起源跟希腊的对比研究》取得文学博士文凭。
职业生涯1930年任眼科医生。自1936年至1941年任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手稿部随员。1937年至1939年在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第四分部任临时讲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1941)在军队任医生中尉。1941年在高等研究实验学院任印度语言研究博士生导师,直到1978年。1952年被选为法兰西公学院教授,直到1978年。
1948年任远东学院荣誉教授,1956至1977年任远东学院院长。于1955年在印度本地治里(Pondichéry)创立印度学法国学院并兼任院长,直到1977年。1966年被选为法兰西文学院院士。1974年任法国亚洲学会副会长。
荣誉勋位让∙菲琉杂先生以其出色的研究成果、优秀的领导才能以及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荣获法国国家骑士荣誉勋章、法国棕榈学术高等骑士勋章、柬埔寨王家军官勋章(1949)和印度马德拉(Madras) 泰米尔作家协会金质奖章(1959)
主要作品《印度鬼神学研究》1937;
《巫术与医学》1943;
《印度医学古典理论及其起源跟希腊的对比研究》1949;
《古典印度》与路易∙何怒(L. Renou)合著 ,1953;
《印度对外关系》1956;
《瑜伽百章,被认为是龙树的一篇医学文章》,1979;
《罗马看印度》与安德烈(J. André)合著,1986;
《印度诸哲学》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