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故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东望嵯峨一土岭,人传小白驻霓旌。

水滨义问勤匡合,熊耳先登退结盟。

壁垒萧萧惟古寺,荆棘寂寂但荒域。

不堪更说沧桑事,汉关秦都总幻情。

——<清> 谢公翼

召陵故城遗址位于召陵寨西北隅。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12000平方米。高出周围地面约8米。

召陵故城残垣有板筑,有窝痕迹。附近原有土冢8个。《郾城县记》载:召陵寨南门外路东有平台,高丈许,周围五十步。士人曰:“齐桓公点将台。”今废。出土文物有斧、锛、镞等石器;鬲、豆、壶等陶器片及春秋至秦时的砖瓦,白陶瓮、虎形镏金镇墓兽头等。1957年郾城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

召陵之所以有名,因为这里就是二千多年前齐、宋、鲁、陈、卫、郑、曹、许八国诸侯与楚国盟会的地方!就在这里,在二千六百六十二年前夏天的酷热里,发生了一件惊动当时中国的大事,它就是召陵会盟。从此,召陵会盟这件被载入《左传》、《史记》的历史事件使“召陵”这个地方声名大振,“召陵”和“召陵会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现今召陵村的一明代的石碑上说到了会盟这件事,清代郾城进士陈金台撰写的《郾城县记》也对此大书特书。至今,召陵会盟依然是我们炫耀历史悠久的重要资本。

其实,在公元前506年春,晋、齐、鲁、宋等十八国也在召陵会盟过,他们在一起也是商议伐楚事宜,但这次会盟远没有齐桓公时的会盟有名,因为,齐桓公时的召陵会盟是华夏诸侯第一次联合抗楚取得的成效,迫使楚国暂时中止向中原扩张,其意义自然非同一般。之后,齐桓公又先后召集了首止会盟、洮城会盟、葵丘会盟等,齐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完全的巩固。

齐桓公来到召陵的时候已是齐桓公三十年,他是在齐桓公七年时称的霸,当时的齐桓公称霸日久,对于伐楚,是充满自信的。齐国之外诸国,一召既来,其中许穆公抱病帅师来到蔡国,终于甍于蔡,其精神可佳,齐桓公之号召力也可见一斑了。用齐桓公以后的话说,他的号令是诸侯所不敢违抗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