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镇,位于亳州市北郊,距市区不足4公里,市区北二环路、105国道、大京九铁路贯彻全境,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总人口4.3万人,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成郊农业镇。
东邻五马镇,北靠芦庙、古井两镇,西与魏岗隔河相望,南与市区接壤。区位、交通、人文优势明显,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得天独厚。 历史沿革:华佗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享誉世界历史的神医、医药家、外科鼻祖华佗诞生于此(小华庄)。华佗镇也因此而得名。华佗镇由原先属于张集区大吴、燕庄、小奈三个小乡在1992年撤区并乡时合并而成。并镇之初为大吴乡,同年9月更名为城北乡。为充分发挥华佗这一享誉世界的人文优势,发挥名人效应,1998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更名为华佗镇,并与12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
自然资源:华佗镇是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主要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全镇均为平原,西部以黏土为主。主要沟河道有小洪河、亳宋河、陈治沟、黑风沟、狐狸涧、泗河沟、武家河、中心沟,水系多为西北东南流向。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中药材包括白芍、牡丹、桔梗、白芷、丹参、射干等20多个品种。蔬菜以程屯、黄庄村后黄温室大棚蔬菜为龙头,带动周边大量发展春提早、秋延后蔬菜生产,品种主要有黄瓜、番茄、笋瓜、辣椒、茄子等。
名人名胜:
1、神医华佗
华佗,字元化,东汉名医,出生华佗镇华佗村小华庄。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医学家。一生不墓仕途,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在医术上取得千百年前超于世界医林水平的惊人成就。他以刮、刻、缝合的外科技术、麻沸散的发明应用、针灸技术、王禽戏保健技术及妇科、儿科的治疗,闻名于世。华佗一生足迹遍布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广大农村,植根民间,为群众治病去疾,解除痛苦。1987年原大吴乡于华佗故里小华庄修建华佗祠堂一座。
2、小奈的传说
小奈集传说春秋时为陈国焦邑属地。孔子周游列国至小奈集时,遇到二个小孩挡道争吵,孔子便问小孩争吵的原因。一小孩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小孩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件。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孔子不能回答。另一传说为:孔子周游列国时,行至小奈集一桥头时,见一小孩在桥上堆土城玩,就想让他让一让,他好从桥上经过。小孩就告诉孔子说,他正在修建一座城池,过去只听说车躲城的, 可没听说过城躲车的。孔子认为小孩说的有道理,无奈,只得绕道而行。小奈集的叫发就流传到今天,有小儿奈孔之意。
3、李庄饮马坑
饮马坑位于华佗镇道东村小李庄村西头,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土坑,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刘秀曾在此饮马,故称饮马坑。相传: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位,自立为皇帝,追杀刘秀。刘秀被追得人疲马乏,口渴难忍。此时,所骑之马,突然累倒,打刘秀掀翻马下。眼看追兵就要赶到,情急之下,刘秀看到旁边有一水坑,就将马拉到水坑边,让马喝水。马喝饱水之后,来了精神,驮着刘秀继续向北逃去,才使刘秀躲过此劫。后来,刘秀称帝,封此坑为饮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