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类别【中文名称】 花田鸡属
【拉丁学名】Coturnicops
【科属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鹤形目、秧鸡科
外形特征

秧鸡是一种涉禽,身体短而侧扁,以利于在浓密的植物丛中穿行。头小,颈短或适中,颈椎14—15节。嘴细长,稍大于头长,有时略向下弯曲,翅短宽而圆,初级飞羽10枚,一些大型物种有短小的第11枚;次级飞羽10—20枚,第5枚缺失。尾短,尾羽6—16枚,通常12枚,尾端方形或圆形,常摇摆或翘起尾羽以显示尾下覆羽的信号色。腿很长至很短,通常腿、趾均细长,有后趾,用来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两侧延伸成瓣蹼用来游泳。
本属与秧鸡属(Rallus)的区别是,很多种类在每一趾上具有宽阔的膜,形成凸隆的瓣状趾缘。跗蹠短于中趾不连爪,后边有一个膜缘。嘴长短居中,略向下弯曲,嘴峰向后。体羽鲜艳或淡黑色,次级飞羽均为白色,雌雄相似。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有1种,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和华东。[5]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6]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7]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常在稻田里的秧丛中和谷茬上筑巢栖息。主要栖息地是沼泽,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筑巢。繁殖生活于北方,迁南方过冬。对栖息地的选择较广,有湿地、草地、森林和灌丛等生活型,在非繁殖季节通常单个栖息,繁殖季节为季节性配对或家庭栖息,但在结群物种中为群居,在秋、冬季最明显。
杂食性,在软土中或枯叶中探食,主要寻找无脊椎动物;粗喙的种类能扯下植物,吃种子、核果、嫩枝、叶等;瓣蹼鸡属能频繁潜水寻食。也吃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蜘蛛、马陆、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以及小鸟及其卵和雏鸟。
生长繁殖单配制,配对关系仅在繁殖季节发生。善于游泳和鸣叫,叫声在求偶和配对关系上有重要作用,但在非繁殖季节基本上不鸣叫。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丛中营巢,两性营巢,每窝产卵5—10枚,每年产1—2窝,孵卵期14—24天。两性都参加孵卵,通常由双亲喂食和照顾幼鸟。1岁或不足1岁便开始繁殖。
本属种类(3种)
1.达尔文花田鸡Coturnicops notatus[1]
2.北美花田鸡Coturnicops noveboracensis
3.花田鸡Coturnicops exquis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