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城位于仙游县园庄乡鳌峰村。原称“新安全庄”,又称顶大埔城,俗称鳌峰寨。始建于五代末。当时祖居这里的陈洪进世族,为防御山寇侵犯,用卵石依山垒筑城墙,呈牛首形状,前小后大,坐西向东。城垣高5米,深4米,长564米。双面全部采集卵毛石砌筑,不加任何人工加工浆砌办法。设有护城坡,护城坡内侧是人行道,宽2米,以利于战乱防御时调动人员和运送器物。城门现只开3个,东门为主门,南北门为偏门,东门垣宽1.8米,高2.8米,长5米,门槽设在外侧50公分处。城东向5公里的下大埔城结构布局与此城大体相同,只是破旧矮小,墙垣仅2米高,无护城坡,城门无拱顶。
鳌峰寨大埔城小记在仙游园庄藏着一座古城堡—建于五代末年的鳌峰寨大埔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埔城人丁最为旺盛,当时这里居住有一千多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都在大埔城外盖上了新房子,大埔城的整体风貌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现在这里的居民已经不足百人。
综观大埔城,高约5米,城墙宽2至3米,东西长192米,南北长110米,占地面积21120平方米。大埔城有三个门,都是三重门。据说,原有四个城门,建主陈氏为避嫌,只保留三个。整座山寨的外墙都是用河卵石砌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一千公斤,而且都是原石。可是现在在山寨的附近并没有河流,这里又地处偏僻的山区,哪来这么多这么大的河卵石?只能有两种解释,一是花大钱从山外买来的,另外一种就是传说这里原来有条河,就地取材而来。
沿着水泥路走向大埔城的东门,首先看到的是关帝庙,宋明古建风格。新旧两座教堂是这里最高的建筑,其余的是清一色的土木结构瓦房。唯一不足的就是偌大的大埔城,没有水源。1966年村民们自发集资从十八弯引进了自来水,饮水问题才得以解决。现在两口取水井虽然已经被自来水替换,不再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还是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引水工程建成时在取水井上刻的“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毛泽东 1966.11.18”大字依旧清晰可见。这里小道道特别多,不少货郎进来卖货,进来容易出去难,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路,总免不了要找这里的小孩帮忙带路。在大埔城里有意思的故事还有很多,现在也有不少人慕名前来一游。
鳌峰寨大埔城名字的由来大有来头。传说正德君私访江南风光,路过此寨,见此寨建设雄伟壮观,再审视峰形似鳌头,御笔赐“鳌峰寨”。此外,关于大埔城还有很多种传说,但村民们大都认为是为防御山寇侵扰而建。据传,当时祖居这里的陈洪进世系,为防御山寇侵扰,发动乡邻而筑起的。
传说在宋初,城主陈氏,富可敌国,性格豪爽,挥金如土,广结乡邻。每年春节,他都要宴请乡邻,从正月初三开始,一直到二月初,把每家的男丁都请来,宴席从早上一直办到晚餐上灯时分。他也常常资助穷人和残疾人,这里的人家大都得到过他的资助。在城主仙逝以后,陈氏也渐渐没落了,这里的居民为了报答城主的恩德,就改变了宴食的方式,开始举行正月十三游灯活动。此后,正月十三夜三宫入寨里的游灯会活动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