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抗病毒治疗是指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以及杀灭体内病毒的疗法
抗病毒治疗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就是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来达到防止细胞受损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国内批准的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得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干扰素(包括普通和长效干扰素)等。其他的药物都不属于抗病毒药物。
但是西药治疗的一个弊端就是目前西药中抗病毒药物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且其作用机制往往不是直接杀灭病毒。长期服用干扰素也会带来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由于病毒独特的DNA/RNA结构导致的其变异的频繁以及不确定性,导致目前西药对于病毒显得力不从心(对于细菌感染可以通过不断研制新型抗生素,而病毒的变异速度太快)。而对于严重病毒感染时使用大量激素控制炎症的治疗方法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不可逆的严重后果(比如股骨头坏死而不得不截肢等)。中药治疗病毒感染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中药的抗病毒能力虽然并不十分理想,作用结果也存在极大的未知性,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提高某些生物因子的活性等,利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来控制杀灭病毒。
以流感病毒为例,中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儿茶、青黛等“清热解毒药”对于病毒以及其引发的多种细菌性炎症有很好的控制以及消除作用
再以乙肝病毒为例,实验组中乙肝大三阳病人在使用白毛藤、虎杖、茵陈等中药后肝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指数明显下降,也间接反映了中药对于各种病毒的独特作用
关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治疗是全球唯一公认的,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正规治疗。一些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由于免疫系统激活不彻底,造成了肝细胞的破坏,却没有把病毒清除掉,其结果就变成了慢性肝炎,临床上的表现就是肝功能持续或反复的异常。这时,就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抗病毒治疗的契机。
这一时机具体是指,当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持续或反复的异常,主要是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时,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这是因为,在病情活动时,人体免疫系统处于和病毒斗争最为活跃的状态。这时,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与机体的“自卫活动”能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取得抗病毒的疗效。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为抑制HBV复制,改善肝组织病变,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