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兵器火箭炮火箭炮是炮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装置,发射管赋于火箭弹射向,由于通常为多发联装,又称为多管火箭炮。火箭弹靠自身的火箭发动机动力飞抵目标区。其特点是重量轻,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适宜对远距离大面积目标实施密集射击。
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坐装置。火箭炮能多发联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它的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因而多用于对目标实施面积射打击。
火箭是中国一大发明,最早的多枚火箭连发装置和齐射装置 也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明朝人茅元仪于1621年完成了《武备志》一书中记载的火箭及其发射装置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有一次可发射32支和40支火箭的 “一窝蜂”和 “群豹横奔箭”,有一发百夭的 “百虎齐奔箭”和可连续两次齐射的 “群鹰逐兔箭”,这些都可看作是现代火箭的原始雏形。
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当时苏军的一个火箭炮连以一次齐射,摧毁了纳粹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齐射时,像火山喷发炽热岩浆,铺天盖地般倾泻在敌目标上,声似雷鸣虎啸,热若排山倒海之势。不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以致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心胆俱裂。为了保密,当时苏军未给火箭炮定名,但在发射架上标有表示沃罗涅日 “共产国际”兵工厂的 “K”字。可能由于这个缘故,苏军战士便把这咱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亲切地称之为 “卡秋莎”。严格地说, “卡秋莎”是导轨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发射装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国于1941年正式装备部队的158.5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牵引式火箭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各国都非常重视火箭炮的发展与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火箭炮又有了新的进步,其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已成为现代炮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箭炮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当今的火箭炮基本采用多联装自行式,口径大多在200毫米以上,配用多种战斗部,并已开始配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火控系统,射程在20-70公里之间,用于弥补战术地地导弹与身管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白。
中外火箭炮型号中国81式122毫米火箭炮
■中国A100-300 mm轮式火箭炮
■中国新90式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9式122mm 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5式130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107毫米1985式单管火箭炮
■中国83式273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2式130mm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1式122mm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1式107mm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WM-80式273毫米火箭炮
■中国70式130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63式130mm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63式107mm牵引式火箭炮
■俄罗斯”飓风”220毫米火箭炮
■俄罗斯”旋风”300毫米火箭炮
■美国M270式227毫米火箭炮
■意大利”菲洛斯”30式122毫米火箭炮
■南斯拉夫M77式128毫米火箭炮
■巴西SBAT-70式70毫米火箭炮
■南非“瓦尔基里”HKII式127毫米火箭炮
“卫士”-2D(WS-2D)火箭炮系统中国最新型号“卫士-2D”火箭炮
卫士-2D多管火箭炮射程可达400公里。
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和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联合开发的“卫士”系列多管火箭炮系统此前主要有 “卫士”-1/1B以及 “卫士”-2三种型号,而目前最新改进型号就是世界射程最远的“卫士”-2D多管火箭炮系统。
“卫士”-2D火箭炮系统由发射车、运输装弹车和指挥车、通讯车组成,一个作战单元包括一辆射击指挥车、6-9辆火箭发射车和6-9辆运输装弹车。和“卫士”-2早期型号相比,“卫士”-2D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均有了明显提高。
首先是射程加大。火箭炮的射程与火箭弹的口径相关。“卫士”-2火箭弹长7150毫米,弹径400毫米。而“卫士”-2D的火箭弹长8100毫米,弹径425毫米。在射程上,“卫士”-2最大射程为200公里,而“卫士”-2D的最大射程为400公里。就其口径和射程来说,“卫士”-2D堪称中国目前口径最大、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箭炮系统。
其次是精度提高。为了保证必要的射击精度,相比“卫士”-2早期型号,“卫士”-2D因为采用了简易的制导和弹道修正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了射击精度。据称,“卫士”-2D使用了由低成本惯性器件组成的捷联惯导系统提高控制精度,在末端甚至还可以采用全球卫星定位或激光作弹道修正等先进技术,当射程为400公里时,射击精度达到小于600米的水平。
多类型的战斗部是“卫士”-2D火箭炮又一亮点,除传统高爆弹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战略战术要求,换用六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其中双向末敏子母弹和寻的弹攻击车辆的精确度非常之高,据称可以直接命中目标。甚至还有一种在火箭弹内能携带三个小型无人机,这是一种在火箭弹抵达目标上空后投放携带的自杀弹药的无人机,能搜索地面的雷达信号执行自杀攻击。
另外,“卫士”-2D放弃了以往圆筒式发射箱,采用了一体化设计的六联装发射/储存箱,这也是世界火箭炮发射箱最主流的设计样式,因为火箭弹采用密封箱装弹,储存和发射均很方便。而且,配用的弹药运载车上装有自动装填系统,一次齐射完成后可迅速再装填。其发射车采用新型8×8高机动轮式越野车为运载底盘,具备良好的机动性。
对于火箭炮来说,提高射程、打击精度以及毁伤威力已经成为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卫士”-2D火箭炮系统具备射程远、齐射威力猛、作战反应快、使用维护简单等一系列优点,一定程度上几乎可以替代价格昂贵的短程弹道,用来攻击敌方军事基地、集群装甲部队、机场、港口等目标。
“神鹰”-400(SY-400)火箭炮系统第十七届珠海航展上,中国首次展出了SY400神鹰远程制导火箭炮
SY400神鹰远程火箭炮系统系统。这套系统一经摆出立刻引起了很多专业人士以及众多媒体的注意。
SY400被摆放在1号展厅后部,这次展出是一辆真实作战单位车辆,它后部搭载有一座8连发发射器这就是SY400.不过中国军方公司并没有给出很详细的介绍,仅仅是简单的说:这是一种用于装备陆军营级以上的远程陆地打击系统。
美国《防务新闻》不久前报道说,这是解放军最新研制的陆地地对地远程打击可控火箭系统。它将会被应用于解放军陆军对此的直接打击部队。美方对此预测说,这种新型的远程火箭炮系统因为其火箭弹采用了惯性导航+主动雷达制导系统因此射击精度更高。其最大精确射程预计将会达到约350-420公里。此外它还可以配置一种大面积杀伤战斗部,用于打击大规模集结的敌方部队。
航展中展示的SY400其载车是一辆中国仿制俄罗斯的马兹系列。这种载车也经常应用于陆军装备的DF11,15等弹道导弹。不难看出其底盘通用性能非常好。非常便于解放军部队批量制造和装备。美国预测说,这种远程火箭炮系统实际上不同于前者的WS1型它更加具有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某些特性。实际上解放军如果可以成功研制并且批量装备其部队,这等于实际上增加了解放军弹道导弹部队的作战能力。
此外根据中国方面简单介绍,这种火箭炮最小编制单位为营即也就是说,解放军部队将会把它作为军或者师旅一级的远程打击武器,而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等于说中国解放军陆军部队远程打击手段将会上升到更加低的部队级别。这也是实际上大大增强了解放军部队整体的远程作战能力。
不过对此国内一些人士认为SY400应该是等于是在WS2基础上加装了火箭弹制导寻的系统的综合而来。此外SY400弹道口径应该也与WS2无二。因此这种所谓的“最新设计的Sy400”应该属于WS2系列的制导演化型或者改进版。而WS2的弹道口径恰好也是400mm。
不过从现场展示的一枚SY400火箭弹演示体(无装药展示弹)来看,它的推进阶段也是同样采用了固体燃料系统。即使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其最大虽然中国军方目前还没有很明确介绍,不过从外观来看它也与WS2的体积十分近似。因此国内一些人士的“制导型升级版WS2弹”这个说法也是不无道理的。
不过我们将会在今后几天能够有机会与中国厂方人员详细谈判,这样也有可能会进一步揭开SY400身世的神秘面纱。
但是现在无论SY400究竟源于何处,它今天就现实的矗立在我们面前。这也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而如果解放军真的批量装备了这种制导远程火箭系统。那么可以说他可以直接缓解由于DF11,15等中进程导弹装备的规模化所造成的中国陆军远程打击能力的总体弱势。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解放军陆军师/旅一级远程打击独立化能力。将原来只能归属于集团军的陆军军/集团军属的地对地远程打击能力,提高到新的位置。这将会整体提高中国陆军远程打击能力的尺度,至少可以达到从现有军/集团军一级的400-650公里提升到,师/旅一级的400公里。
中国江苏网报道, 在本次航展,惹起争议最多的就是科工集团的SY400(神鹰400)。在一些军事网站,一些资深军迷纷纷对该弹的标示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多数人都认为该弹不可能是地对地
火箭弹。有人甚至武断地给予“定性”:这个就是红旗16。红旗16在一些论坛中被报道为用于国产054A护卫舰的舰载防空导弹。最大有效射程约20-30KM之间。根据展场展示的火箭弹体,在尾舵前的弹身上有长长的边条翼。在人们的常识中,这种气动布局是典型的对空导弹布局。而垂直发射的方式也必须采用燃气舵或舵机。采用了燃气舵或舵机的火箭弹还算是火箭弹吗?于是,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国防科工集团。据介绍,这个发射车是新型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系统,适合配置于营级陆军使用。可执行各种战术和战役任务。该弹带有8枚“火箭弹”,采用热发射原理。能够一次发射8枚“火箭弹”。可以一次对一个目标进行多次打击,也可以依次对多个目标进行打击。这个火箭弹车具有几大特点:其一,自动化程度高,整个车是三人车组。撤收十分快捷(出于保密的要求,不能公布其具体数据)。其二,导航形式新颖。采用了INS加GPS全程复合制导,末端精度有保证。其三,热发射的采用,尾部加燃气舵,靠燃气舵迅速偏转“火箭弹”。可无死角全向发射。其四,战斗部类型多样。
其五,载车跃野能力强大,越高可达半米以上。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该车总体使用成本应比军迷的想象为低。该弹使用的导航系统是使用惯性导航加卫星信号修正。比之对空导弹的主动、半主动导引头要有所降低。但燃气舵、舵机的存在,决定了该弹的成本还是远超普通火箭弹的。由营级部队决策使用,这个费用在中国肯定无法推广。在中国现在成熟的出口市场里,也只有少数的国家有可能拿到少量的采购。这个系统应该还是在成品对空导弹的基础上做的对地改型。从发射箱到弹体上长长的边条翼,都能看出浓浓的对空导弹的味道。边条翼的存在,说明该弹弹道的主要部分应该在大气层内,否则该弹翼不仅不能提高升力延长射程,还可能较之普通的火箭弹会增大阻力。这样的构型必须采用新型发动机和特殊的弹道。因此,这也是该弹引起广泛争论的原因。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我们还和集团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概念探讨,我们认为火箭弹和导弹还是应该进行准确的定义,以防止以后产生混乱。本文所述的“火箭弹”有舵机、有尾舵,还有燃气舵,弹体在制导系统的控制下,最终准确地落于目标之上。这样的“火箭弹”还是以导弹命名为好。对此,科工集团也予以认可。
另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该展品已经在3日下午的保密审查中被悄然撤下。看来,种种猜测只能等待日后该武器彻底公开的那一天才能有个结论。
小轮车运动名词小轮车源于70年代的美国。一开始人们只是在泥场地里竞速,但很快爱好者们觉得仅此过于简单。后来有一个叫BOB HARO的年轻人就在前后轮的两旁安装了4根金属管以满足作出各种花样动作的需求。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了世界知名自行车品牌HARO BIKES的老板。那四根金属管也变成了现在BMX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火箭炮(PEGS)。
火箭筒(PEGS):也称"火箭炮"是BMX特有的"东东"之一,在其他自行车上一般是见不到了。火箭筒属于BMX的一种辅助器,一般安置在BMX前后车轮的两侧,也就是车轴上。街式车的火箭筒一般为钢质材料所制(现在也有钛质的)主要是用来做街式动作中滑杠, 呲台等动作,较注重结实耐磨程度,相对平花车的要细些,表面较为平整无太多花纹。平花车的火箭筒主要是为车手用手握用脚踩等提供更多的抓点和
支点从而做出更多动作所用,因此表面花纹较粗糙目的是更好的抓握和增大脚踩时的摩擦力,使之不易滑落,现在许多厂商也采用表面用滑板沙纸或胶圈等设计做火箭筒也是出于此目的。平花火箭筒材质一般采用铝质。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年轻人将普通自行车后轮安装火箭炮,主要目的是为了骑车带人(被载者站在火箭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