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pǎi jī pào
迫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是步兵极为重要的常规兵器。如今,走过百年的迫击炮更像一个顽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种高新技术兵器争奇斗艳,而自己却静静地占据着陆军装备的一席之地。
迫击炮是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一种火炮,多作为步兵营以下分队的压制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施放烟幕弹和照明弹。
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
迫击炮 - 历史发展纵观迫击炮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 “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
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 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kg,射程为50~400m,射角为45 °~65°。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 “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各国开始重视迫击炮的作用,在 “雷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专用迫击炮。1927年,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 81mm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备现代迫击炮的特点。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迫击炮已是步兵的基本装备,如当时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的编制共140人,分为3个排和1个连指挥部。每排有 3个12人的步兵班和1个6人的迫击炮班,每个步兵班配备1挺机枪,每个迫击炮班配备1门60mm迫击炮。此时,迫击炮的结构已相当成熟,完全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种种优点,如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在二战中大放异彩。据统计,二战期间地面部队50%以上的伤亡都是由迫击炮造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迫击炮“利特尔·戴维”就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现存放于美国马里兰州军械博物馆。该炮的口径为 914mm,炮筒质量为65 304kg,炮座质量为72 560kg,发射的炮弹质量约为1 700kg。它是为当时盟军正面攻破德军“齐格菲”防线而秘密设计制造的。然而,这门独一无二的迫击炮刚刚造好,战争就结束了。因此该炮还没有来得及放一炮,就宣布退役了。
迫击炮 - 迫击炮及迫击炮弹结构迫击炮一般由炮身、炮架、座钣及瞄准具四大部分组成。炮身可根据射程的远近做不同的选择,炮身长一般在1~1.5m之间;炮架多为两脚架,可根据目标位置调节高低和方向,携行时可折叠;座钣为承受后坐力的主要部件,同时与两脚架一起共同起到支承迫击炮体的作用;瞄准具多为光学瞄准镜,刻有方向分划和高低分划。
与其他常规火炮相比,迫击炮的主要特点是:
(1)弹道弯曲,适合于对隐蔽物(如山丘)背后的目标进行超越射击,也可对近距离目标进行直接射击;
(2)装弹容易,射速高(20~30发/分),火力猛,杀伤效果好;
(3)质量轻,体积小,机动性强,中、小口径迫击炮可以人背马驮,打了就跑,能快速转移阵地;
(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大规模生产,造价低。
迫击炮的操作使用亦十分简单,在发现并瞄准目标后,将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靠其自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或者依靠其自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待射手操作释放撞针后,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点燃炮弹尾部的基本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外面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点燃。虽然炮弹与炮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炮弹滑落,但是弹体外部的闭气环仍能形成极大的膛内压力,推动炮弹出炮 口并飞向目标。迫击炮的这种发射原理决定了迫击炮弹不能与炮管紧密贴合,因此不能依靠膛线使炮弹产生旋转以稳定其飞行方向,转而使用尾翼稳定装置来保证其飞行姿态。因此,所有的迫击炮弹均带有尾翼。典型的迫击炮弹在结构上除尾翼外,还包括引信、传爆管、炸药、弹体、闭气环、基本药管、附加药包、底火等零部件。
美国M821 81mm迫击炮弹,为M252迫击炮的标准配弹,用以对付人员、掩体以及轻型装甲目标。其弹体为薄壁钢制成,采用碰炸引信,装配时将引信螺接在制有螺纹的弹体头部,尾翼螺接在弹体尾部。尾管底端制有内螺纹,装入基本药管并与底火螺接。可通过调节附加药包数量获得5种不同的初速和射程。
M821 81mm迫击炮弹诸元
全弹长338.3mm
全弹质量4.14kg
膛压≤49.4MPa
最大射程5 900m
杀伤范围20m×15m
典型迫击炮
目前,各国装备的迫击炮口径较多,有51mm、60mm、81mm、82mm、105mm、 107mm、120mm、160mm和240mm等近10种。
迫击炮按质量可分为3种类型:轻型迫击炮,口径在60mm以下,全质量不超过20kg,最大射程2 600m左右,装备连、排或班级;
中型迫击炮,口径在60~100mm,全质量在34~68kg之间,最大射程6 000m左右,装备营、连级;
重型迫击炮,口径在100mm以上,全质量94kg以上,最大射程8 000m左右,装备团、营级(个别装备师、旅级)。
按运动方式分,迫击炮又可分为便携式、牵引式和自行式3种。
轻型迫击炮一般由单兵携行,中、大型迫击炮可根据作战环境配备炮车牵引或设计成自行式。
轻型迫击炮
中国P89式60mm迫击炮 是典型的轻型连属迫击炮,由单兵携行,用于山地和丛林作战,通常每连装备2~3门,目前已列装全军。
P89式60mm迫击炮具有质量轻、初速高、射程远、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于 1987年初装备老山对越作战前线部队,屡建战功,表现不俗,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公认的名炮。与同口径的法国MO-60L式和芬兰泰谱勒式迫击炮相比,我国的 P89式质量更轻,射程更远。
中国P89式60mm迫击炮主要诸元
口径60mm
初速203m/s
膛压≤29.4MPa
射程145m~2 700m
射速30发/分
身管长830mm
高低射界45°~80°
方向射界左右各4°
武器质量14.3kg
炮弹质量1.33kg
有效杀伤半径12.9m
美国M224迫击炮 其机动灵活,2人即可完成携行及操作。该炮口径为60mm,全质量21kg,最大射程为3 490m,最大射速30发/分。炮身长1m,由高强度钢制成,为提高散热性能,其下部制有螺纹。采用轻合金两脚架,圆形座钣由锻铝材料制成,使武器质量大幅降低。座钣下面的加强筋在保证座钣强度的同时,使火炮在射击时更加稳定。炮尾处的提把内装有扳机,使该炮既可以迫发,也可以使用扳机击发。
中型迫击炮
中国W1987式81mm迫击炮该炮按西方国家的迫击炮口径和弹药规格研制而成,于1987年完成设计定型,主要是为步兵提供火力压制。
W1987式81mm迫击炮及弹药、引信和发射药均采用先进材料和工艺制造,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火炮部分采用中国首创的套筒式缓冲机构,结构简单,缓冲阻力作用于炮身轴线,可减小射击时身管转动,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高低机内装有自锁器,可防止高低机自动下滑。弹药部分采用铝合金尾管并装有闭气环,同时采用全保险型引信。全保险型引信使雷管和主炸药装药不在一条直线上,待炮弹飞过安全解除保险距离后,雷管才对正主炸药装药,因此即使在发射过程中引信早炸亦不会导致膛炸,发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该引信亦具有瞬发和延期功能。
美国M252 81mm迫击炮于1987年装备部队,主要为高速机动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该炮主要特点是:采用了炮口超压衰减装置,以减小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同时可减小炮口火焰;采用较长的螺纹状炮尾,使火炮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便于士兵操作使用;采用M117 K型脚架,便于调整火炮射角。
W1987式81mm迫击炮主要诸元
口径81mm
初速312m/s
膛压≤66.7MPa
射程120m~5 700m
射速30发/分
身管长1400mm
高低射界45°~85°
方向射界左右各3°30′
武器质量39.7kg
炮弹质量4.2kg
重型迫击炮
我国的55式120mm迫击炮属重型迫击炮。该炮系苏联1943年式120mm迫击炮的仿制产品,于1955年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
迫击炮 - 发展走向迫击炮自出现以来,结构无甚变化,与其他现代火炮相比,大多数迫击炮仍采用古代火炮从炮口装填炮弹的前装方式和没有膛线的滑膛炮管,所以它很像是落伍的老古董。但是它具有构造简单、轻便灵活、火力覆盖面积大、杀伤力强、最小射程近(最近仅50m)、射速高(每分钟可达30~50发)、造价低等特点,可 毁伤开阔地及掩体内目标,破坏各种野战工事,打击高大障碍物背后目标。因此,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武器,作为步兵近距离火力支援的有效武器,仍被现代各国军队大量装备,倍受各国陆军部队青睐。
近年,随着战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国都在用高新技术“武装”古老的迫击炮,出现了几种新型迫击炮。
微声迫击炮 是一种射击时只能听见很微弱的声音,同时,炮口既微烟又微焰的迫击炮。微声迫击炮实现微声,其原理并非如微声枪那样在枪口装有消声器,其秘密在所使用的炮弹上。这种炮弹弹体后半部装有一个金属圆筒,圆筒上口用发射药密封,下口开放,火炮发射时,产生的燃气、烟雾、火焰都被封闭在炮弹尾部的金属筒内,所以发射时微烟、微焰、微声。目前,比利时已研制成功 NR8113A1 式52mm微声迫击炮,其消声效果好,既可发射杀伤榴弹,又可发射照明弹及烟幕弹。
智能迫击炮 是一种无人监管的遥控、全自动迫击炮系统。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对120mm的智能迫击炮系统进行可行性演示。该迫击炮系统包括 120mm线膛迫击炮、射击指挥和通信设备以及弹药补给装置。该系统的数据处理、目标瞄准、弹药补给和目标攻击都将自动执行。据称,这种自行装填的箱形迫击炮可携带20~30发弹,作战中由V—22“鹗”式飞机部署,火炮进行3分钟准备,即可攻击目标。当任务完成后,迫击炮或被重新定位,或被遥控摧毁。
复合材料迫击炮 是一种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的迫击炮。目前,美国洛克希德导弹与宇航公司采用复合材料制造了一种120mm迫击炮样炮。该炮全质量只有 54.43kg,比采用钢材减轻了60%,可由1人携行,因此特别适合于快速反应部队、空降部队、突击队及特种部队使用。这种迫击炮除发射常规炮弹外,还可发射精确制导炮弹。
数字化迫击炮 日本陆上自卫队正在积极研制一种可与轮式装甲车、小型装甲车等机动装备相结合的新型数字化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的突出特点是装有C 3I装置。目前,研究较为成型的是一种“利用迫击炮散布型传感器收集目标信息和观测炮弹落点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使用一套系统就能够进行目标信息的收集和炮弹落点的观测。它主要由散布传感器迫击炮弹、发射电磁波迫击炮弹、接收装置和标定装置四大部分组成。散布传感器迫击炮弹主要用于收集目标信息,炮弹能识别履带车、轮式车、气垫车、直升机和有生力量等目标;发射电磁波迫击炮弹主要用于观测炮弹落点,在普通的120mm迫击炮的底部装上电磁波发射机,在引信起动时可发射出火炮的识别代码;接收装置,主要用于接收传播(中继传送)电磁波,该装置还配有GPS定位系统,可随时标定自己的位置;标定装置主要用于信息的处理、显示、存储等。据称,该迫击炮将在本世纪初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
迫击炮 - 后记:新时代的游击利器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结束了。反观这场战争,伊拉克人没有将迫击炮派上用场,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伊拉克人放弃迫击炮而大量使用火箭筒绝非明智之举。原因在于火箭筒是直射武器,在打击目标之前,射手必须看到目标。但是,既然射手看到目标,则目标也就有可能发现射手。尤其是美军拥有高端的光学器材和夜视器材,伊拉克人是很难逃脱这些“眼睛”监视的。而且,美军修筑的防火箭筒的工事,基本上是像“墙”一样的建筑,能够阻挡住视线就能够阻挡住火箭筒。此外,火箭筒一发射,自己的目标就很容易暴露。而迫击炮是曲射,炮弹先飞向空中,飞过一个抛物线后再砸向地面。这就很难防,地面上要防迫击炮的工事就必须是有顶盖的。像美军休息时的帐篷以及简易的防御工事,都是很好的袭击目标。
因此笔者认为,新时代打游击战,迫击炮,特别是轻型迫击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利器。
随着陆军压制兵器的信息化发展
,特别是各种灵巧弹药的涌现,使得迫击炮的地位、作用有所下降。但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近几场局部战争看,双方激战往往发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以及草木丛生、地势险峻的山地丛林,步兵作战明显增多。为适应类似战场需求,特别是反恐作战需求,作为步兵武器的迫击炮,与军队信息化同步发展,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不断发展新技术,适应新环境,仍然是陆战场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力量。
现代作战,肩扛背驮的传统迫击炮不能适应战场节奏。为适应步兵快速机动作战要求,提高步兵对迫击炮火力的需求,在步兵实现机械化的同时,迫击炮在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自行迫击炮不仅包括迫击炮发射管,还配有完整的全套弹药系统(迫击炮弹、装药和引信系统)、操作平台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自行迫击炮装备有自动探测及定向系统、定位导航系统、激光测距仪,能实施360度的圆周射击,具有高度的战场机动性。另外,自行迫击炮采用全封闭装甲炮塔,具有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战场生存能力明显提高。世界军事强国纷纷推出包括轮式和履带式的自行迫击炮系统。最先进自行迫击炮系统当数新加坡SRAMS、法国2R2M、俄罗斯2C31“维纳”、美国“龙火”、以色列“卡多姆”、瑞士“大角羊”、德国“阿莫斯”。为更加满足步兵的高强度的火力要求,各国也争相研制双管自行迫击炮系统。如瑞典的AMOS双管迫击炮系统,其最大射速达24发/分,可确保16发炮弹同时击中一个目标。
现代城市作战,高楼林立,民用目标多,为避免伤及无辜平民,压缩战争损失,减轻政治压力,必须研制一种射击精度高的步兵压制兵器。城市作战,双方激战于楼群之间,机动迅速,要求提高步兵机动作战能力。这样,轻型车载式迫击炮系统应运而生。车载式迫击炮系统底盘采用改装后的“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迫击炮安装在转盘上,可以实施环射。车载式迫击炮系统装备有先进计算机火控系统,提高了射击精度;装备有先进弹药辅助装填系统,提高了射击速度。正因为它能有效地适应现代城市作战高机动性、高杀伤性需求,故称其为“移动的巷战杀手”、“城市猎人”。最典型的当数以色列索尔塔姆最新研制的120毫米轻型车载式迫击炮系统和美国“蝎”式82毫米“悍马”车载式迫击炮系统。新加坡新近定型的超高速迫击炮系统也计划安装在美国“悍马”多用途轮式车上。
总之,轻型车载式迫击炮系统具有的高度机动性和越野性,必将广泛应用于城市作战和山地丛林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