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版权信息书 名: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作者:邓晓芒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562444466

开本: 16

定价: 40.00 元

内容简介《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的写作基础是已在武汉大学开设二十余年的传统课程“哲学史方法论”,其内容特点是:中西融汇,古今贯通,观点鲜明,思路开阔,用哲学思维来分析哲学史,用哲学史来促进哲学思维。《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说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苏格拉底以追问的方式进行学理式的辩论,而孔子是以圣人的姿态用情感的方式进行辩论,这两种方式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作者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十大文化错位的阐述,其中贯穿了中西比较的方法,切中要害,针针见血,读来时有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简介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代表性成果有专著9部:《思辨的张力》(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合著,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黄与蓝的交响》(合著,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冥河的摆渡者》、《灵之舞》、《人之境》、《灵魂之旅》、《新批判主义》、《康德哲学诸问题》;译著7部: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杨祖陶校,全套书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康德《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康德三大批判精释》(合译),胡塞尔《经验与判断》(合译);发表论文(含译文)20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一项。

编辑推荐《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分14个专题,系统讲述了哲学史方法论命题。对中国哲学的反语言学倾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区别了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我们要有一种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就是要对自己反思,要对自己传统的,认为是天经地义、不容怀疑的这一套零维模式有一个新的反思。所以,只有从中西哲学思想的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我们才能够克服我们的传统的局限性。

目录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第三讲

论历史感——现代解释学的启示

第四讲

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第五讲

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

第六讲

辩证逻辑的本质

第七讲

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第八讲

西方哲学史中的实体主文和非实体主文

第九讲

胡塞尔现象学导引

第十讲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第十一讲

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吉说方式比较

第十二讲

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

第十三讲

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文偏向的检讨

第十四讲

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的十大文化错位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