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云介绍:
IT业的领军人,企业家姓名:马云英文姓名:Jack ma性别:男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年月:1964年9月11日籍贯:浙江省杭州市
学历:本科毕业院校: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获外语学士学位姓名: 供职机构:阿里巴巴集团职务: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办人、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
供职机构:阿里巴巴集团
职务: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和非执行董事、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履历
马云在1988年在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毕业,此后任教在杭州电子工业大学(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了网站“中国的黄页”。1997年,加入了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
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等。
目录:
阿里巴巴:未来的确定和不确定性(1)
阿里巴巴:未来的确定和不确定性(2)
序言:互联网的中国智慧(1)
序言:互联网的中国智慧(2)
序言:互联网的中国智慧(3)
序言:互联网的中国智慧(4)
序言:互联网的中国智慧(5)
程东升:立体的阿里巴巴(1)
程东升:立体的阿里巴巴(2)
现场(1)
现场(2)
现场(3)
过程(1)
过程(2)
过程(3)
过程(4)
孙正义的那局棋(1)
孙正义的那局棋(2)
健康公司(1)
健康公司(2)
行业权威(1)
行业权威(2)
热钱!热钱!(1)
热钱!热钱!(2)
热钱!热钱!(3)
阿里巴巴凭什么?(1)
阿里巴巴凭什么?(2)
阿里巴巴凭什么?(3)
孙正义来了(1)
孙正义来了(2)
8200万美元(1)
8200万美元(2)
以一百万会员的名义(1)
以一百万会员的名义(2)
诚信通:更像互联网产品(1)
诚信通:更像互联网产品(2)
在诚信通的世界里(1)
在诚信通的世界里(2)
第二届--老大们的恩怨(1)
第二届--老大们的恩怨(2)
第三届--新贵们(1)
第三届--新贵们(2)
第四届--未来的气息(1)
第四届--未来的气息(2)
秘密制造淘宝(1)
秘密制造淘宝(2)
倒立起来能看到什么?(1)
倒立起来能看到什么?(2)
比分:1:0(1)
比分:1:0(2)
比易趣更像eBay(1)
比易趣更像eBay(2)
财富论坛的作用
用什么付钱?(1)
用什么付钱?(2)
第三方支付宝(1)
第三方支付宝(2)
拿什么赚钱?(1)
拿什么赚钱?(2)
附录:马云说话(1)
附录:马云说话(2)
附录:马云说话(3)
附录:马云说话(4)
后记:与一个伟大梦想同行的时光
内容介绍:
2005年7月1日的下午,这个小个子杭州人用标准的“互联网姿势”——坐在沙发前的靠椅上并把脚直接踩在茶几上——花了接近两个小时来和我们描述他心里为阿里巴巴构筑的未来。虽然谈话中更多地是用了一些类似“我也不知道”、“不是很清楚”这样的字眼,但从这些看似支离破碎的表述之中,隐约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未来。
是的,实际上马云就是靠这些表述来保持着他与阿里巴巴整个公司的关系,尽管这个公司现在已经有十几个亿的营收——看起来数字不算太大,但对一个年龄才六岁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这样的业绩已经足够使它五次登上《福布斯》杂志电子商务排行榜的榜首,同时还使坐在我们面前这个人登上了央视中国经济年度十大人物的行列,虽然在那个行列里马云所代表的阿里巴巴的营收可能是最小的一个。但是在阿里巴巴公司里,除了在楼上楼下跑跑,他现在已经几乎不大参加具体的什么会议,至于淘宝,他说他更是已经一周多没有去过一次了。
“马云和他的手下是这样分工的:他负责琢磨干什么,他们负责琢磨怎么干并把它干出来。”这是一个接触阿里巴巴比我早得多的电视人对马云和阿里巴巴公司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这种高度概括的能力使我佩服——其中的关键是十分准确。所以我只能说,我,以及本书的读者是幸运的,如果我不犯错误的话,阿里巴巴所构建的这个商业梦想将会被清晰地描述出来,我们有机会一起了解这样一个梦想在它最初的六年中所经历的一切,从起步到现在。如果你是个商人,那么除了了解,你也许还可以有机会去分享这个梦想给你带来的便利。
另外还要感谢很多人为我们共享这个商业梦想所付出的工作,他们包括:阿里巴巴的彭蕾女士、蔡崇信先生、孙彤宇先生、金建杭先生、程小咚先生、王帅先生、戴珊女士、李旭辉先生、张朴先生,以及蓝狮子财经书系的吴晓波先生、陆斌先生、王留全先生等等,特别要感谢的是阿里巴巴公司的马振亮先生,我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他的工作基础上的。另外我的朋友崔蕴泉先生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给了我很多建议,也是我要在这里感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