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效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反弹效应也叫后抑制反弹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有时会觉得思维与我们自身好像不是一个整体的。明明想睡觉,但思维却清醒着,不停地回忆童年的往情。对这种无论是相对轻微或者致命严重的心理角力,人们的典型反应是努力去忘记,将它推回我们思想的“背面”,或者将其代表的主题改头换面。在过去二十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违背我们直觉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方式不仅是错误的做法,而且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

研究丹尼尔•文格纳和同事是这个领域里最早开始的研究,探寻了思维抑制的影响。他们最开始要求实验对象尝试着在第一个5分钟的时间里中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而在下一个五分钟,要求实验对象们想象一只白色的熊。在整个实验中,要求实验对象用语言刻画他们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当想到一只白熊的时候就按铃报告。

那些经过指导的操纵努力想要抑制他们思维的实验对象的按铃次数是那么没有接受指导语的控制组的实验对象们的两倍,这一现象表明了努力压抑思维的这种行为导致了思维更为强烈地“报复”。

这种效应在此后经过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反复证明,而且结果相对稳定。这种相同的效应甚至在人们并没有被直接要求抑制某种思维,而只是以某种微妙的形式进行操纵时操也发现存在。这种效应被称为“后抑制反弹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很多方面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原因自从研究者们发现反弹效应以来,他们在探索这种效应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感情与抑制之间的交互作用。毫不奇怪,那些在感情层面懊恼的事情比白熊更容易产生反弹效应。在一项研究中,实验对象们被要求写下日常生活发生的情绪性或者非情绪性的事件。实验发现对于情绪性的事件是实验对象们最难压抑的,就象是思维中情绪性的内容让得他们更容易与抑制的企图对抗而回到意识层面。

但即便情绪性事件特别容易反弹,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训练来压抑特定的事件?很可能人们很难抑制白熊的想法的理由是由于白熊是一种很不寻常的想法。因此,实验来检查人们如何处理他们曾经压抑过的事件。

文格纳的实验研究通过深入过去浪漫关系的“热火焰”和“冷火焰”的简单对比来检查情绪抑制。所谓“热火焰”是指过去的伴侣中依然会激发想象的人,而“冷火焰”是指过去的伴侣中激情已经消失的人。理论上来说,热火焰会制造烦扰的想法从而需要更多的抑制练习;而“冷火焰”则不会造成烦扰的想法从而人们不需要太多的练习来抑制。

实验结果正如期望的那样,人们发现更难抑制关于“冷火焰”的想法,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很少经过练习。

在实验室中抑制思维是一回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经过一段时间抑制一种想法又是另一件事情。为了考察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种思维受到压抑的情况,特拉德和萨尔科夫斯基的一项研究要求实验对象在四天的时间中自己对烦扰的想法进行监视。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那些被要求压抑某种负面烦扰想法的被试们更不舒服,并且会更多地经历那些他们想要压抑的负面想法。看起来,尽管通过练习可以进行思维抑制,也很可能在长时间内导致反弹效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