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厝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陈厝村在镇政府驻地东北1.6千米,笠港北岸。人口1133人,共260户,分3个村民小组。陈氏从福建莆田至此创村。原称东汕头,因村前笠港中心有一条洲汕,村居汕之东首而命名。后以陈姓世居而改称陈厝。聚落在半丘陵坡地呈扇状分布,建筑以贝灰砖瓦木和混凝土结构2层楼房。有耕地426亩,其中常用耕地104亩,临时性耕地322亩;山地25亩。养殖面积45亩。以农为主,种植水稻、甘薯、花生等,兼养对虾、淡水鱼。有个体和联户企业7家,经营建材、木器、农副产品加工。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92万元。人年均收入2930元。世联小学设在本村。医疗站2个。老人活动室1间。村民饮用自来水,用电灯照明,电话程控化。原汕头市副市长、省政协委员陈谦为本村人,潮汕地区沦陷时,曾在家乡坚持地下革命斗争。

2、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南海乡陈厝村南海乡陈厝村位于平潭县草屿岛,全村3个自然村,户数273户、人口1117人,党支部现有党员52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全村面积1637.3亩,其中耕地面积278.9亩,其余大部分为荒山,人均收入2500元。陈厝村党支部被市委评为2006—2008年度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是2009年平潭县村一级党支部唯一一个获此殊荣。2009年7月,陈厝村被南海乡党委列入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陈厝村每年的村财仅仅靠渡船收入,村民收入较低,为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党支部一班人经过共同探讨,很快达成共识:要使群众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摆脱以往旧的思想观念,本着“西瓜要抱、芝麻要捡、大钱要赚、小钱不放”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机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本村资源优势,村党支部积极鼓励引导村民发展捕捞业和养殖业,采取党员带头示范、结对帮扶的方式,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现在陈厝村的村民加入捕捞业和养殖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捕捞船队发展到15艘,每年可为村民增加经济效益达30万元;网箱养殖增加到20亩,每年增收达4万多元。根据本地的实际,积极争取选派捆绑单位的扶持资金近6万元,大胆探索以“村+村民”的形式创办集海产品加工场、饭店和招待所为一体的“水乡渔村”休闲旅游项目。多方渠道贷款,带动村干部集资近20万,基本解决了启动资金的困难。现在300平方米的主楼已在装修中,相应的配套设施正在筹备中,2009年9月初开业已成定局。预计此项目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4万左右,可提高村财收入近50%。[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