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江苏吴江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1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发现金霉素在分解已糖时戊糖循环的运转与金霉素的合成有关,从而提出提高金霉素产量的理论;研究链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证明鸟氨酸循环的作用,精氨酸是链霉素分子链胍部分胍基的来源,发现这种精氨酸和链胍之间的转脒基反应受时态控制。研究糖代谢时,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甲基乙二醛合成酶,指出已糖可由3-磷酸二羧基丙酮经甲基乙二醛而形成乳糖的支路进行代谢;在链霉菌中发现D-木糖异构酶,有助于国际工业微生物界对葡萄糖异构酶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来,研究细菌固氮基因的结构和调节;80年代起着重研究根瘤菌和宿主植物间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关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沈善炯遗传学家,1917年4月13日生于江苏吴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职。1951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所研究员,副所长,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等职。曾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历任常委和主席团成员等职。1986年主持建立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科学和技术系,任名誉教授。
五十年代研究金霉素生物合成,阐明金霉菌在分解己糖时戊糖循环的运转与金霉素合成有关,从而提出提高金霉素产量的理论和措施,为生产部门所采用。1955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抗生素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甲基乙二醛合成酶,指出己糖分解可循甲基乙二醛而形成乳酸的支路代谢。1974年后回到他的第一志趣——遗传学研究。主要研究细菌固氮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根瘤菌与宿主植物间相互作用的遗传学。阐明结瘤基因与固氮基因在根瘤发育中的顺序性表达、共生固氮正调节基因产物NifA蛋白的多功能性、以及固氮,根瘤发育和共生伴侣间的信号传递。在八十年代他还及时开展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工作,研究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性。
197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固氮基因的结构与调节。1981年获美国南加州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协会颁发杰出贡献奖。1986年获美国波士顿生物医学研究所授予杰出访问科学家称号。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固氮基因的结构和调节。199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7年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