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后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格后敕,就是制敕的简单汇编,出现于唐开元年间。唐前期的立法活动,始终是以律、令、格、式为主要内容。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一断于律”的原则。但是在遇到重大特殊案件时,皇帝常以“制”或“敕”权断,临时处分。这些制敕中的一部分,经过司法机关的整理、修订,成为正式的法规“格”。“格”作为刑事特别法,其效力往往大于律,是对律的修改和补充。到唐中期,制敕繁多,“差互不同,使人疑惑”。因此,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颁布《格后长行敕》,将制敕中具有法律效力的部分编成“格后敕”,颁行天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