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葡萄的成长历史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县历史悠久,县城自南北朝建州以来,屡为府、州、路治所,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特别是距今6000年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为我国最早的古城址,有世界最早的古稻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江泽民同志1995年视察澧县时亲笔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2005年国家邮政总局向全世界发行了城头山遗址特种邮票。澧县以其独特的中华古老的灵气造就了社会对澧县葡萄的青睐,其优质葡萄在中国南方被人们当素有“北有吐鲁番、南有澧县葡萄”,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澧县葡萄的发展
澧县葡萄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以巨峰葡萄为主,至90年代中期生产面积达到5000亩。9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以欧亚种提子为主的优质葡萄。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提子12000亩(挂果面积10000亩),主要分布在澧阳、张公庙、大堰当、小渡口等15个乡镇,主要有红地球、美人指、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等品种,并以果形优美、果色鲜艳、果味香甜、无公害和无激素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到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10多个省市。2005年11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曾播出专题片《南方吐鲁番》,对澧县葡萄产业发展进行了报道。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澧县举办了湖南省首届和第二届葡萄节。2007年8月全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在澧县召开葡萄标准化栽培学术研讨会,澧县是唯一参观现场。
自2007年连续5年,澧县被农业部确定为支农整合项目示范县,葡萄是唯一重点扶持产业。主要投入在基础设施、储藏加工、科技推广、种苗工程、合作社组织等建设方面。今年初,全县新扩葡萄生产面积2000多亩,计划增建800吨冷藏库一座,预计总投资将达到3000万元。
澧县葡萄的品质果形优美、果色鲜艳、皮薄肉嫩,甘甜多汁,口味宜人。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经常食用具有软化血管、滋润肌肤、减肥、防癌等功效。
澧县葡萄种植特色1、技术含量高。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澧县神州庄
澧县葡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引进国内外20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和20多个砧木品种,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探索,砧木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攻克了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着色的难关。2003年,由澧县人民政府、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农康公司共同完成的“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打破了欧亚种提子不能在南方种植的神话。目前,全县欧亚种葡萄种植均采用此技术,实行避雨设施栽培、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专家在澧县现场考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最近,由湖南农大与县农康公司联合研究的葡萄产期调节技术小范围试种成功。
2、生产标准化。积极开展葡萄无公害化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2004年通过认证品种达15个。同时,在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指导下,开展了葡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研究,至2006年9月,有6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又有5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技术后盾,参照国家有关质量生产指标,制定了澧县葡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普及到全县各个果农,统一采用“高、宽、垂”标准架势,统一种植抗逆性较好的“5BB”专用砧木嫁接苗,统一整形方式,统一施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治,既提高了葡萄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3、经营模式新。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澧县葡萄产业逐步摆脱了“小农户”抗衡“大市场”的局限,建立了比较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方面,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与湖南农大开展合作,先后在小渡口镇杨家村、张公庙镇新年村建立了科研基地,总面积418亩,其中新年村科研基地是湖南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区。另一方面,在技术与销售服务上,以澧县农康公司为龙头,以协会为纽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网络体系,目前注册会员达到600多人。
4、产业配套快。新建了全国规模最大、有2000多个品种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储量500吨的气调冷库,占地318亩的葡萄休闲农庄,正在积极兴建专业交易市场,一个集产、学、研和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逐步形成。如占地近200亩的城头山葡萄生态庄园投资500多万元,将葡萄栽培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园内建有小型酒堡和休闲场所,成为全市重点扶持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
5、经济效益好。“一亩葡萄十亩稻”,葡萄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澧县欧亚种提子早、中、迟熟搭配均衡,能有效保证7-11月份均有鲜果上市,一般亩产优质葡萄1600公斤左右,纯收入普遍在1万元以上,相当于种植普通水稻的20倍、棉花的8倍。正是由于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近两年全县每年新扩面积1000亩以上,目前社会投资30亩以上规模的葡萄园有26个,百亩以上的有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