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后分别获得比利时根特大学生物医学、公共卫生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职业性接触二硫化碳对工人健康效应的研究。该系列研究运用个体检测及生物检测的方法发现我国人群接触二硫化碳的生物接触暴露限值较低,美国ACGIH的TLV结论并不适应我国人群。接触人群的健康效应存在明显的损伤效应,可损伤视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该成果列为美国职业卫生协会修订二硫化碳暴露剂量的主要依据。
近几年来,也涉足到目前的公共卫生政策以及传染病的防治政策研究,率先出版了全国第一本《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专著,并作为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材料。
截至目前为止,共发表科研文章近100余篇,其中SCI第一作者11篇,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专著4本,约130万字。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省级精品课程《卫生学》负责人。
主要学术论著
以科学发展观浅论当前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理论
新世纪的重大流行病(SARS、禽流感)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启示
危机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和干预
中等城市中服务行业人群AIDS有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KAP)状况以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从21世纪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经验论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教育的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科理念再思考
湖北省农村地区县(市)长、乡(镇)长对控制SARS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调查
湖北省某山区青年志愿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浅谈当前护理健康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