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RK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I-PARK”源自北美。“PARK-HOUSE”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公园里的家,它要求能够依托公园这样一种城市公共景观群,扩大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强调很公园感的生活氛围,开阔的景观、大片的绿坪。早晨从家门口到到公园小路跑上一圈再换上西装上班。公园物业的产生不仅包含了运动、健康休闲等生活需求,更提供一种养生哲学。在北美,盐湖·公园城,位于一个以旅游性居住为主的高寒地带,它们的建筑充分考虑到前院、后院、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储藏室和车库等……住在盐湖·公园城,通风好、环境佳、密度低,和邻居之间只有一堵矮篱分割,每到万物复苏花簇鸟语天空湛蓝,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关怀温暖与真诚,在街区,园林,庭院漫步社交,何等惬意!拥有一套这样的物业是大多数西方社会中产阶级的追求。

构筑一种生活的意义,远远大于构筑一个新城区形象的意义。世界建筑大师弗兰克·里约德·莱特说:以蓝天作画布,以阳光作笔,以绿色为色调,是PARK-HOUSE的建筑信仰;法国首席景观设计大师Peter Van Loon 则认为:PARK-HOUSE ,不仅可以滋养视觉神经,更能为健康生活补充维他命;而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则强调:一首美丽的“I-PARK”生活交响曲最重要的是,大自然每一个音符的参与。

“I-PARK”从主观角度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体出发,比之“PARK-HOUSE”更能体现对人的关照;一种“亲自然”生活。社区本身即是城市公园,房子不仅是从园林中生长出来的居所,更是人们休憩养生的乐园。“I-PARK”理想人居,是让城市回归自然,让居住变得舒适,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对生活的基本共识。对于城市生活,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但离不了一个总的范围。地理位置、产品户型、建筑外观、园林景观、周边配套等均成为体现城市宜居生活的最主要的方面;交通便利、社区纯净、建筑美观、园林生态、空间舒适、配套完善、景观共享等则是最主要的标准概括。

I-PARK人居模式基本要素

高绿地率-绿地率达40%以上

低容积率-容积率1.4以下

岛式格局-总占地面积60万平米以上

人车分流(地下停车空间,车不进入小区内部)

三级设防,智能安保

双会馆模式

配备大量的户外休闲健身区

宅间景观广场及大型景观广场或景观带

南北朝向的阳光房,多明住宅

社区内设有日常生活必须的商业设施配备

医疗,教育,银企等一站式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