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戏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高淳最古老的戏台为元朝万寿戏台;源于元末明初的《高淳阳腔目连戏》,在全国各类古剧种占有一席之地。

高淳最古老的戏台叫万寿台。它位于固城镇南约五里的刘家陇村,始建元朝延佑元年,即公元1314年。因历史悠久,又称万年戏台。

高淳的戏曲艺术,起源于宋朝。开始只有南曲,即以南方语言用韵,音乐为五声音阶,用萧笛伴奏,声调柔和和婉转。后来,随着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乱,又带来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对应,声调奠劲朴实,音乐为七声音阶。元朝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鼎盛期,著名的《窦娥冤》、《西厢记》就产生在那时。高淳一带的戏曲,则相应地由南曲、北曲,演变为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溶于一炉的元杂剧。这是一 种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朝时,废除了科举制,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人分为四等,高淳属身份最底的“南人”。这样一来,一些书香门第特别是南渡避乱的达官显贵的后代,失去了求取功名的机会。于是,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吹拉弹唱、和歌奏乐方面,成为半职业艺人和戏剧爱好者:一些有文化的僧、道,也加入这一行列,进而使高淳的古代戏曲,一度出现高潮。那时,每到农闲或节日,特别是在丰年,搭太唱戏已逐步成为民间习俗。

由于高淳阳腔目连戏宣扬封建迷信和因果报应内容较多,后来就逐渐衰亡了。但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至今被戏曲专家作为研究我国剧种起源的课题之一。始于元朝的万寿戏台,虽进行过重建和多次整修,但因年代久远,许多雕刻、装饰已严重受损,而戏楼的外型尚存,1984年被列为县保护文物。当登上这座古老的戏台,仍可想象出当年戏剧演出和庙会盛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