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汉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肖汉祥,副研究员,男 1972年4月出生,1992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996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学习,1999年获农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起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水稻抗虫资源的筛选、抗虫性遗传育种、害虫致害生物型及水稻抗虫基因的分子标记、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获2006广东省自然科学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稻抗褐稻虱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基因预测”、广东省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水稻抗褐稻虱基因的标记”,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参加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省农业攻关项目、国际水稻所亚洲水稻生物技术网的合作项目等。在2001年10月至2002年3月前往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参加分子生物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一项。选育水稻品种一个(排名第三)。本人共发表文章1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2篇文章分别获“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英文学术类一等奖和第一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优秀论文奖(均为第二作者)。与他人合作,编著书1本(第三作者)。

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肖汉祥. 福寿螺的危害及其防治技术,植物医生,2000,13(4):33

肖汉祥,张良佑. 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抗性机制的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1,15(1):77-80

肖汉祥,张良佑. 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抗性物质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4:36-39

肖汉祥,张扬,黄炳超. 与Gm6基因紧密连锁的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广东农业科学,2005,(3):50-53。

肖汉祥,黄炳超,张扬等.几种杀虫剂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广东农业科学,2006,(5):43-45

肖汉祥,李燕芳,张扬等.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广东农业科学,2009

黄炳超,肖汉祥,吕利华等,2004,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37(1):76-80。

黄炳超、肖汉祥等.抗稻瘿蚊新基因Gm6的分子标记及其在分子标记辅助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3 (增刊)(1)(2002东方科技论坛文集):101-113。(中英文)。

吕利华,肖汉祥,黄炳超等. 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2000 (4):43-45

张 扬,肖汉祥,黎柏棠等. 防治水稻跗线螨药剂筛选及药效试验初报 广东农牧业科学,2004 (3):36-37

周小毛,张扬,肖汉祥等. 天山菌素对小菜蛾和三化螟的杀虫活性试验初报,广东农业科学,2002(1) :46-48

张 扬,黄炳超,肖汉祥等. 稻虫杀净替代甲胺磷防治水稻害虫药效评价,广东农业科学, 2002(4) :40-42

Huang Bingchao, Xiao Hanxiang,Lu Lihua,Zhangyang,Li Hong,Xie Zhanwen,Zhou Shaochuan,S. K Katiyar, S. Constantino, and J. Bennett. Application of the new geneGm6against rice gall midge in resistance breeding through PCR-based marker aided selec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3Vol.2(8):875-880.

黄华,吕利华,肖汉祥等.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田间诊断与防治.2004年. 广东省科技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