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蒲城市坡头镇梁家村梁家村地处蒲城市西北30公里,西邻富平市老庙乡,北和铜市遇山相隔,东与大孔乡接壤,属典型的渭北旱原半山区地带。土地盆背,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型农业村。全村现有自然村3个,4个村民小组,耕面面积为3100亩,现有人口1580人,人均年纯收入400元,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梁家村境内拥有丰富石灰石资源,是优量建筑石料和水泥加工石,含量大约在2亿立方米左右,开采简单,交通便利,是理想的生产、加工基地。
2005年,梁家村新的两委会成立以后,为了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集思广溢,每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商讨发展大计,扬长避短,靠山吃山,充分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建材业和运输业是唯一的出路。目的明确了,方向正确了,首先要解决的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两个瓶颈问题:一是电,二是路。通过各方努力,2006年4月份,争取了国家资金118万,安装线路3.5km,变压器两台。2008年4月,争取国家资金80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修筑水泥路3.2km,为招商引资建立了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铺就了道路。
自2006年6月份以来,先后引进企业5个,分别是投资500万元的华铭石料厂;投资200万的小云小石料厂;投资200万元的磊鑫石料厂;投资200万元的新隆采石石料厂。总投资约合1580万元,月生产石料13万吨,约合年产值3200余万元,年约利润1200万元。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430人,有力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运输业的发展,使年人均纯收入增至800元,为村民增收增添了新的机遇,使当地经济发展有了活力。
2、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马场镇梁家村建平县马场镇梁家村共有9个自然屯,17个村民组,552户,2044口人,总土地面积46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0亩。信息站有固定场所,专用设置,制度完善,有农业信息采集登记薄、农业信息发布登记薄,有专职工作人员。
梁家村除种植玉米、谷子、土豆等杂粮外,主要以烤烟、西瓜为主导产业。梁家村2008年种植烤烟500亩,亩产值3000元以上。西瓜1500亩,亩产值2500元左右。
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莲花镇梁家村梁家村位于镇政府南侧1.5公里处,村中现有人口3300人,土地面积17000亩,辖二个自然屯,村中有小学一所,诊所四个,全村共有党员38名,村领导班子由3人组成,政务公开是一年四次。村中种植业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西瓜、甜瓜、土豆为主。该村为全镇养殖专业村,村中养奶牛20头,肉鸡100万只,猪1000多头,黄牛500多头。全村有800多人在外务工,村中需要农业产品的销售信息。该村为文明村、平安村。[1]
4、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梁家村基本情况梁家村现位于义和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北距王集村1.5公里,南距三合0.5公里,东邻沾利河,西距大王村0.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果园1400亩。2006年全村总户数335户,总人口1085人,其中男性650人,女性435人。生活状况解放后,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全村有 30%户住上砖瓦房,98%户有电视机,10%户有电冰箱,15%户用上洗衣机,有 66%户安装了固定电话,90%的户有手机,50%户有摩托车,20%的户有三轮车,轿车3辆,客货车6辆,少量家庭购入电脑。文化教育1962年创办河王小学,学校占地面积 180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校舍10间,设小学五个班。1999年将该村适龄学生转至大山联校就读,入学率达到100%,1999年建幼儿园。
随着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由上级政府投资60000元,建造了村文化大院,设有村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藏书情况)、党员电教室。卫生医疗2001年实行合作医疗,建卫生所,备有常有药品,周振海任卫生员,“文革”时称“赤脚医生”。
村内体育设施配备情况,村民参加乡及乡以上体育比赛情况。计划生育60年代,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70年代起,计划生育坚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实行结扎节育措施。自80年代起,在村民中进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宣传教育,并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效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以下。2006年,全村育龄妇女112人,全年出生数50人,出生率占全村人口的6%,独生子女领证率100%。年死亡数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社会保障1992年开始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06年,全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70人,占村人口的56%,参加其他保险50人,占村人口10%。自2002年起,村民就医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达到90%以上。全村五保户9户,重残贫困户4户,每年救济1000多元;70岁以上老人10人,每人年补助金额360元。住房贫困户现住安居房的10户,20间。经济产业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土地荒碱程度高、地面高洼不等,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群众年年靠天吃饭,解放后人民生活曾一度困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尤其是河口区成立以来,该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整平、沟渠路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做到了土地旱能浇、涝能排,从而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使该村村民经济逐步发展,人民收入逐年增加。从1987年起梁家在全区又率先发展起林果种植业,目前林果种植面积已基本稳定在1400亩,占全村可耕地面积的50%。成为全村主要经济支柱。是梁家村群众致富主要渠道。在林果种植形成规模后,梁家村群众又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动下发展起了盐场、养殖、塑料制品加工等数十个项目,全村经济发形成了以林果生产为龙头,农、工、商贸流通竞相发展良好局面。
200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2]村史简介梁家村村庄历史:1910年,无棣县梁正王村梁振泽迁此定居故取名梁家村,后为防土匪在村庄周围修建了围墙,所以又称梁家围子。1956年合作化。同年1月成立互助组;56年2月成立初级社;1957年2月成立高级社;1958年8月与大王村合并成立生产大队下设三个生产队;1963年与大王村分离。1968年6月成立革委会;1971年6月恢复生产大队;1984年12月成立村委会。
1983年8月,恢复乡村建制,撤销原生产大队管委会,建立村民委员会。12月全区第一届村民委员会完成选举工作。梁家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2人,分管经济、民政、调解、治安保卫、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1993年12月起,依据村民自治组织法,采取村民直选(由村民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同时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村委认真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努力推进村民自治,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村内重大事情。村级组织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村级行政决策权被村民自治的民主决策权所代替。[3]大事记1988年获市级文明单位;
1989年市级先进党支部;
1989年6月区级先进党支部;
1992年市级双文明村;
1992年市文明单位;
1994年市级林业生产先进村;
1994年河口区先进党支部;
1994年市级民兵带建先进单位;
1995年东营市村民自治模范单位;
1995年市级文明单位;
1995年区级十佳文明村
1996年全区十佳文明文化大院;
2003年全区五好党支部。[4]妇救会1956年6月,梁家村成立王云山为会长的妇救会(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1986年改称妇代会;84年起,妇代会主任由村民委员会委员兼任,主要负责妇女、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妇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带领妇女群众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推进计划生育、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半边天作用。[5]农救会农救会是“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中群众性组织。梁家村农救会成立于1942年,朱子章担任会长,共计会员180余人。农救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进行抗日,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和生产运动。建国后,农救会改称农协,又称农会或农民协会。谭友成曾任梁家村农会主任。农会组织作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机关”,1950—1951年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负责发动群众,评定划分阶级成分,分配土地,恢复发展生产。1952年末,随着土地改革地完成,农民协会解体,活动终止。
196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亦称“小四清”(清账目、清物资、清工分、清现金)。196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印发全国。全国各地纷纷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同年10月梁家村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组织,简称贫协。大队设贫协主任,生产队设贫协小组。职责是配合社教工作队开展“四清”运动,揭露干部中的“四不清”问题。谭友成、巴金升、曹江平先后担任贫协主任。1980年前后,贫协机构解体。[6]
5、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梁家村梁家村位于虎山镇西南部,全村共有670户,1700多人口,集体拥有土地2700亩,海滩1000亩,虾池1000亩,林业育苗300亩。该村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威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先进集体、威海市科普示范村、荣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成市安全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梁家村过去曾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民心涣散的落后村,1999年欠外债140多万元。梁忠义同志当选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与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敬业奉献,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实现强村富民。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村民生活质量、居住环境显著提高。
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梁家村按照“工、农、渔”三业并举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经济增长的三大亮点。一是发挥临海优势,将1000多亩滩涂虾池和参池进行资源整合,由原来的集体管理变为对外承包,增加集体收入130多万元。二是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扩大针织加工规模,盘活闲置房屋500平方米发展针织加工业;同时扩大特种动物养殖规模,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养殖小区,养殖户达到40户,特种动物存养量达到1万只。三是搞好林业育苗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引进林业育苗新品种,栽植黑松、塔松、大叶女贞等树木20万株,每年苗木收入20万元;栽植速生杨2万余株,预计三年后能创收600万元以上。现在该村不仅还清了全部外债,村集体还有200多万元的存款。四是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传统农业焕发生机。梁家村近年来分别从外地农科所、种子公司等科研部门引进花生、玉米、小麦等作物新品种12个,不断使本村2700多亩耕地平均亩增产100多斤,还加快周边地区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今年,莱阳花生研究所还在梁家村建立省级花生新品种对比试验基地。起到了噩耗的示范带动作用。
合理规划村庄,改善居住环境。为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梁家村近几年投资2200万元,建设了110栋两户一体的别墅楼,投资600万元,建设了6000平方米综合楼,对购楼者村集体每户补贴1万元。2008年计划投资350万元建设20栋别墅楼和3000平方米综合楼,目前旧村改造工程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
实施 “四化一汽”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围绕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加大村容村貌整治。村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村内路、出村路道路两旁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万多株;投资40万元在村中建设公园一处;村主街道安装了100多盏路灯,成立了老年环境卫生整治管理队,负责村子的绿化、美化、卫生清扫、街道整治和垃圾清理。让村庄真正美起来、亮起来。现在,梁家村在稳步推进村容整治的同时,重点抓好沼气工程的建设,重点推广循环节约型经济,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集体继续为上沼气的群众每户补贴700元,在已建成50户的基础上,年内还可完成50户沼气建设,小区新建别墅楼全部进行沼气厕所一体改建。另外,村里2008年计划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占地3000平方米公园,满足群众娱乐休闲的需要;另外投资22万硬化4500平方米街道。
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把切实解决群众的难事放在首位,重点解决群众的“养老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对70周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老党员每年给予200元的生活补助;并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了电视、棋牌、图书等文化娱乐设施;村里还投资15万元修建了两处健身场所,安装了25台(套)健身器材,满足了群众娱乐健身需求。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村集体每年都拿出4万元专项资金对群众的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全额补贴,并投资5万元建设了高标准中心卫生室。为解决上学难问题,集体投资20万元,购置了学生专用车,免费接送学生上学,极大方便了学生和家长。另外村里还统一印制《梁家村志》,进一步凝聚人心,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为方面群众的生产、生活,村内设立了农资超市、日用杂品超市、糖酒百货超市和便民集市。逢年过节,村里还为每位村民发放鱼、大米等福利,让每位村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加强民主管理,夯实政治基础。按照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要求,严格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决策、干部任期目标承诺责任制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整理村规民约。全村 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的大好局面。
梁家村两委一班人决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三个发展”思路,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美好家园。[7]
6、山东省平度市大田镇梁家村基本情况2005年,全村102户,338人,耕地面积596亩。
经济状况该村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另有部分外出打工者。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90万元,人均所得4500元。
优势产业该村地处山区,以种植苹果和板栗为主,产品质量优,口感好,远销海内外各地。
社会事业1994年,该村通上了自来水。2005年,修建卫生室一处,拥有固定电话88部,有线电视用户90户,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