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马兆麟(1837-1918),字瑞,又字竹坪,号子般,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清末民国初著名书画家。善花鸟,一时画名藉甚。间作山水,孤冷幽淡,韶安派中之健者。

马兆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中举后,不求仁禄,筑“宜宜轩”为作画、练字、写诗的处所。其国画以“构图清新,造型优美、笔画超脱、画面生动、风格独特”见长。光绪三十一年,其水墨画《春》《夏》《秋》《冬》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中获荣誉奖(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书法,凝重端庄,以行楷见长。其诗文,题材广泛,想像丰富,风雅逸致,气节豪爽,辑成《吹剑轩诗钞》一书。他喜爱音乐,精通琴弦。

马兆麟到过潮州的莲阳、漳州的海澄讲学。返回故乡后,在铜山南溟书院执教,任山长(即校长),为铜山培养出一批人才。在戊戌变法的影响下,他积极倡办新学堂,经多方努力,公立东升小学堂终于在光绪三十四年获准成立,他任堂长。

当时,铜山隶属诏安县,乡人一遇争端,盘山涉水百里路到县城调处。马兆麟同情乡人疾苦,常教育乡人和睦相处,偶有争端,就热心给予调处。马兆麟极力主张在铜山设立县治。1915年,趁福建省巡按使许世英出巡经过铜山之机,他偕乡贤向许世英诉说铜山设县的条件和必要性。终于1916年5月1日获准成立东山县。

马兆麟于1918年病逝。

代表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