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头像

影视演员姓名:王劲松

性别:男

生日:1967年11月15日(阳历)

星座:天蝎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jinsong

血色湘西剧照

手机号码:全球通(北京卡)

车子:法国品牌的(具体品牌不知)

自我评价:

一个认真的演员

演绎别人的故事

过着自己的生活

电视作品

33集《新乱世佳人》饰冒之良

大明王朝剧照

40集《血色湘西》 饰演瞿先生

46集《大明王朝1566》饰演杨金水

33集《锦衣卫》 饰演朱由检

36集《大 嫂》 饰演范志远

30集《金色黄昏》 饰演马亦光

23集《恰同学少年》饰演汤芗茗

22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饰演齐明远

36集《破天荒》 饰演李开夫

20集《迷茫》 饰演夏洋

3集《揶岛顽童》 饰演龙飞

20集《甘肃米案》 饰演和绅

20集《大哥》 饰演陈文宝

8集《平民大总统》饰演胡汉民

20集《蛐蛐四爷》 饰演丁三儿

20集《等你归来》 饰演黄会光

观众评价

锦衣卫剧照

落色色:他有着动人心魄的吸引力,有着浓郁的书卷气,大气深沉。他说话有条不紊,表演张弛有度,捏拿得体,神情漫不经心却又老练凝干,无一处不是在刻画人物,无一处不是在还原人物。

C4小希:第一眼看到汤香茗出场,就被他的气度震慑,镜片后含而不露的目光,便装打扮,轻轻一摆手,就打断了遗老冗长的赞文,一看就是个狠角色,虽然出场只有短短的几集,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先生的表演的张力,能让人感觉到人物内在的力量,不需要张扬的动作,但只要有一个机会,那怕是很小的角色,也能释放出这种深深的内力,绝不仅仅是惊鸿一瞥,而是绕梁三日,回味无穷。

关于角色

《大明王朝1566》

——摘自贴吧

csky1314:宦官在这张网中是极其重要的,在明朝的历史上,宦官的作用是超出人们的想像的,他们是皇帝最得力的工具,可是单是工具就简单的多了,可是事不如此,杨

恰同学少年剧照

金水不仅是工具,还自主的决定了很多事情,包括沈一石的命运,然而一个极好又极坏的人,魅力也许就是来自于两面性,又何况将这样的两面性发挥到了极至,值得称道的是他在绝路是表现的胆魄。

浮云310:金陵12钗第八:贾惜春。《大明王朝1566》人物映射:杨金水

阴诡的眼睛,冰冷的前额,杨金水的感觉就像是蛇。简扼的语言,刻薄的语气,总是那么不寒而栗。即使他在微笑,你也能领受其牙缝里的森森寒意。

如果宝钗的冷源于气质,那么惜春的冷就发自内心。如果说抄检大观圆时的举动还带着几分胆怯的话,那次日与尤氏的一番争吵就足以让人心惊。“心冷口冷”,这才是惜春。

冰冷的心总伴随着绝情。李玄的“孝顺”,沈一石的“忠诚”,不过激得“水”起几道波纹。如果需要,他的屏弃,可以毫不犹豫。同是自己的丫环有难,探春竭力维护,迎春含泪无语,惜春却是不惜。常年所执之笔,不过偶不称手,立掷之于地。“心狠意狠”,入画不入画矣。

时也,世也。阴狠并非本性,二人都获得了作者的同情。杨金水“罪有应得”以后,刘先生却借芸娘之口客观评价他“可也有待人好的时候”。38集更是给他清流宣泄的机会,是否也像沈一石火光独舞一样悲壮呢?曹雪芹写“惜春正传”时用了“矢孤介杜绝宁国府”的回目,感叹世态炎凉的同时也肯定了惜春“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的了悟。

与妙玉、胡宗宪相反,惜春、杨金水都及时“抽身”,躲过大劫。晨钟暮鼓,固是清苦,总强过,抄家灭族,失身为奴。装疯卖傻,遭罪无数,终归是,远避是非,回生有路。

相似指数:7.5。

杨金水Vs海瑞是我偏爱的情节。剑光蛇影,明暗交映。杨金水伤在七寸,竟也能藏身遁形。更绝的是,交手双方甚至还未谋面,胜负就已分出。

杨金水是个跨度很大的角色,尤其是装疯以后,表演几乎全靠眼神流露。王劲松功夫了得,如此难度他驾御起来仿佛轻车熟路。如果说《雍正王朝》是皇帝表演的里程碑的话,我们是不是也要在《大明王朝》里为太监们的精彩立。

222.178.216.* :我也喜欢杨金水,往往小人物在历史面前总是微不足到。总是被人们一笑过之。可他们的痛苦会和无奈更容易被轻视。我不敢说他有治国之才,但他的确算的上一个人才。也许是出生太贫寒,也许是命运不济。上天没有给他任何机会,他没有海瑞的好阿母,也没有严世番的爹。有的只是卖掉自己做男人的尊严,只有这样才换会了人们一时的尊重,可这又有怎么错。

最另我看好他的,就是他的装疯。其实一开始我就知道他是装的,只是没想到见到皇上能装的这么好。正可是投其所好,思其所想,忍辱负重,金蝉脱壳。最后和吕芳河边哭的那场戏太感人了,哭出了小人物的悲哀。周星弛的笑也不过如此,人世间,没挨过饿的人永远不会体会这种笑和哭的感觉。

印司礼监:杨金水,现在看来,嘉靖给吕芳的符其意就是让吕芳拿去接出杨金水.否则吕芳身在南京守陵,无须此符自保.也从此可推,嘉靖是知道杨金水装疯的..试想连剥了壳的鸡蛋脸的陈洪那样的人都怀疑杨金水装疯,何况谋全局谋一世的嘉靖.嘉靖借口说杨金水被鬼附身,既配合了杨金水的苦心,也符合嘉靖的修道观,更保全了宫里..三年.杨金水装了三年..就算是一个好人也会疯的.吕芳深知这样的情形,”做不出这样的事”的吕芳也没让人失望,他带走了杨金水..“哭吧,哭完我们就再也不哭了,让他们哭去吧!”看到此,我相信这些没根的人在银幕上从未如此高大....

hermassking :应该说是潇洒,一个潇洒的坏蛋,而且又不同于过去反腐片中那些坏蛋那么神叨,奢谈什么哲学之类不搭边的话。杨金水显得很干练、利索,没用的话一句都没有,特别聪明,冷酷。和郑、何、赵贞吉这些患得患失、拖泥带水的家伙比,显得特别的潇洒。

221.216.60.* :与其说表象的帅,不如说是他的淡定、从容、优雅的气质更是打动了我们的心。就那些一举手一投足,或是简单的言语传递的都是异常的优雅气息。就算后来被海瑞的审讯吓的面容失色,仍抹去不了那种优雅气质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

222.70.14.* :世上本无人,冷清了,就有了人。人多了,就分了好坏。在这人堆里,能从1岁混到寿终正寝的。就是英雄。一辈子,多少苦,多少罪,熬到头,多勇气。能比谁都好,能比谁都坏。

58.45.239.* :王老师的诠释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多层次身份特征:至高无上皇权的代表、精通官场权谋之术、对地方官既利用又鄙视、常年生活在宫禁中而得来的优雅等等。这样,角色就被塑造地非常丰满和生动。歌颂主旋律的作品中难免让人觉得沉重,杨公公这样一个人物就很像闷热的夏夜里吹来的一丝凉风,让人觉得轻松又欣喜。

灵果:《大明王朝》的成功也得益于一众演员的出色表演,整部电视剧也就陈宝国一个大腕,而且出场次数有限,其余众人皆不辱使命,精彩纷呈。尤其是海瑞和杨公公,这两位演员都名不见经传,真让人感叹表演界的卧虎藏龙。海瑞面色清癯、修身玉立、尤其他著青色布衣、背竹编斗笠的样子,好似从历史的烟尘中飘来的一股清风,尽显古中国文人傲骨与儒雅一体的通身气派。杨公公是配角,表演异常出色,演技和对白都属一流水准,只要他一出场,所有的对手均黯然失色,我看他的戏常常只剩下呆若木鸡,于电视外的世界全都充耳不闻了。

《血色湘西》

——摘自王劲松博文

<<血色湘西>>今天晚上就要和观众见面了,好与不好,应该说它都是我们的孩子,是导演,演员和职员生产的一个孩子!

导演龚若飞是被我形容成"牛"一样的人,他认真,吃苦,精益求精.也就是这样的一种人,能耐着寂寞和烦琐在后期制作的房间里一待就是十个月.这十个月是不为人所知的全封闭的劳动,我去看望,他总是高高兴兴,说这说那.有一天,我们看剪好的片子,那画面一下就把我们带回湘西,带回我们曾经在摄像机前生活过的环境,我轻声地喝彩,一转身,发现坐在我身边的他在沉默,投影机的光影映照的脸上,一行泪在他脸上悄然滑落...

九月接到他的信息,说片子审查的时候被领导肯定了,特为提到我演的瞿先生,他说大家在看瞿先生死的那场戏都流泪了...我相信他的话,因为他是诚实的,我们是朋友!客气过后,我想了很多东西,有剧本,有现场,有最后成片的影象和当时我在拍摄时的心境...

这是一部反映湘西人民从质朴的原生态里走出来,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的故事,自然它的主题是抗战,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所扮演的瞿先生,也是最后面对屠刀,慷慨赴死的山寨教书先生.我想把我当初演这场戏之前所准备的东西写出来.

我来自南京,在中日关系的话题里,这个城市的名字是一个被使用无数次的名词,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词.大家对于"南京"都能联系到的就是1937年的那次屠城.30万生命的惨死,整个城市的悲号至今仍在12月13日这个纪念日的鸣笛声中戳着每一个南京人,每个中国人,每个善良正直的人的心!

可历史在这天之前呢?还有吗?我们的邻居,我们的邻邦是如何和我们相处的?

历史清楚地记下那么一天:大唐的锦服被披在身高不足5尺的魔鬼身上,光闪闪的屠刀滴落的是冒着热气的鲜血,它的主人刚刚还在为这帮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着丰盛的晚餐.有谁看见了那断肠的一天?有谁记住了那些狰狞恐怖的,三分人样七分兽性的面孔?天河落泪,青山垂目,历史在那一天被撕裂,撕开的是中国人的胸膛,那天我们祖先的血在滴落,这一滴就是多少天?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世纪?

以下摘自刘和平先生的<<大明王朝>>:

"洪武十一年,倭寇侵海南儋州,杀我大明汉黎两族百姓数千,掳掠妇女丁壮一千余人!洪武十九年,倭寇又侵海南之儋州、新英、洋浦;二十年又侵琼州;永乐九年,宣德八年、九年,成化元年,弘治四年,正德十二年,嘉靖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倭寇共侵入我海南各州县村落一十三次。杀我百姓数万,掳我百姓至海外诸岛充作苦役者数万!"

我们怎么了?那个地不过弹丸,人不过千万的海中孤岛,难道那呼啦啦一面遮天的膏药旗,就可以夺去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性命,我们的儿女,我们的山河?

让历史再退后,退到公元618年—907年,在那个被叫做"大唐"的国度,有19批人从东方的大海深处,乘木舟漂洋而来,他们战战兢兢,他们衣不蔽体,他们卑躬屈膝,完全是匍匐在我祖先的脚下,要求教化,要求文明.

看看今天,他们的房舍屋顶还有我大唐的韵味,他们的和服明明白白的带这大唐的风采;就连那踢踏做响的木屐都是我祖先赏赐的物品;最不愿看的是文字,那分明是一个弱智的学生臆想出来的怪胎;羞得连师门都不敢去认了.

怎么了?我们怎么了?欺师灭祖难道都不还手,认由宰割吗?

那天的梦魇在继续,那张丑陋的脸一直在狞笑着: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21条,918事变,128事变,七七事变...这些都留下了它的影子和肮脏的手掌蹂躏过的痕迹.

不是没有男儿!不是没有热血!从1931年算起:

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931年11月;

淞沪抗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战役: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忻口战役: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938年4月

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0年12月

豫南会战: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1942年5月-1942年8月

鄂西会战: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1944年6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1944年6月

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944年12月

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支那战役: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强渡怒江战役:1944年6月-1944年7月

湘粤赣战役:1945年1月-1945年2月

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1945年5月

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

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1945年8月

我们牺牲了近400万的男儿生命,我们付出了5000万无辜者的鲜血,我们赶走了那一群穿着黄色狼皮的畜生!

我们胜利了!

我们真的胜利了吗?

当战火熄灭了60年后,历史也悄悄地观望着...

自80年代初期,我接触到的最早走进中国的日货就是三洋12寸黑白电视了.售价约500元(大概是一个普通职员一年的工资),能拥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就足以让亲戚朋友羡慕地流口水了,尽管当时收看条件有限,别说图象,人脸能看清楚都着实不易.可大家并没有怀疑这东西的神奇和减少对它的向往.我听见过这样的议论:其实是我们大方,没让日本人赔钱,如果赔的话,现在至少每家给一台电视机,不要钱的...

现在连一台黑白电视机都找不到了.可日本生产的东西,尤其是电子产品更加蜂拥而入了.我想最少95%以上的家庭接触过日本产品,90%以上的人使用过日本产品.

有人开始呼吁:反对日货!抵制日货!有人说,经济的侵略远远胜过武装侵略.有人拼命在网络上留言,不忘国耻,报仇雪恨!朋友说过一件事情,某人开了辆日本轿车,一日清晨出门发现前盖上被刻了几个大字:这是中国产的!

我不会这样去做,我也鄙视这样的人.他们是阿Q的后代,但还不如阿Q,他们的行为不啻文革喊口号的人,行为也大多属于流氓造反.

我用过日本产的东西,我身边的人几乎都用过或正在用着日本的产品,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和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不相干的.如果简单的把人划分使用日货和不使用日货的,那国人的绝大多数都是"汉奸"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用了日货就等于帮助日本发展了经济建设.我们买了100元的东西,等于给日本捐献了多少多少元钱,这说法可靠吗?我想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不难懂,这种说法等于无知!甚至是把无知当作了一种个性去标榜.我不想费时间在这里说这个问题了.

那是不是做为一个中国人,大家会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使用日货呢?我们在使用日本产品的时候有没有在瞬间产生过什么想法或者有过异样的感受呢?

先说我吧,我买东西(指价格较贵的)会比较性价比的.我要求首先是使用安全,其次是质量,再者是外观,还要考虑节能环保,最后是价格.有的时候挑选一圈,可选择的备份里就都是日本产品了. 我在这种时候真的有一种无奈,一种悲哀!

有的一种说法是比较普遍的,说国人没有志气,不象韩国人那样不选日货,他们连卫生纸都买自己国家产的.这种说法可靠吗?应该说韩国人买自己国家的产品是个事实.那么基于什么买呢?是完全的爱国主义热情吗?很抱歉,我是不相信的.我觉得如果连买一卷手纸都能联系到爱国主义的话,那这个国家的人们是浅薄可笑的,也是毫无快乐和生气的.最起码的一点是:买东西要对所购买的商品信任!所以我觉得韩国人应该感激他们自己的制造商,他们生产出了质量有保证的,老百姓满意的产品,这才争取了市场,给韩国人买国货的爱国热情加了力.

说到这,我真想大骂那些奸商.不对,"商"字他们还不配.商人那是风雨里来,风雨里去的,是和善,是公平,是良心,是本分,山村清晨出现的货郎,是百年老街班驳的牌匾,是掌柜和善淳朴的笑脸,是古道千山出发的马帮.而现在呢,"商"太少了,"奸"太多了.每一个人可以问问自己,不是问自己有没有被骗过,而是问自己被骗了多少次!!

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大都年收入在一万以下的.那收入是不容易的,什么时候这一万养家的钱能换回等值的商品?我去过一个地方叫"芒山镇",在河南和山东,江苏,安徽交界的地方,我在那里拍摄两个月,几乎没见到日用品有什么真的.洗衣粉假的!饮料假的!肥皂假的!这只是说了一个方面,别是呢?别的领域是不是也有假的?文凭有假的!证件有假的!钱有假的!工业电缆可以假!农业种子也可以假!学历假!政绩假!说话假!笑的假!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某个地方竟然出现了假银行,假派出所!

呜呼哀载!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他是假的,不是真实的.那我也会相信的.一个民族的强大和尊严靠什么?靠不买别人的东西?靠喊口号?靠记仇?靠报复别人?

<<血色湘西>>请我去新浪做视频访谈的时候我说过:我们拍摄的是一部充满了血性的片子,在结尾的时候所有的主人公全部死在日军的刀枪之下.拍摄这样的片子是很苦的,远不是在有空调的房间和拿遥控器吃零食的时候可能想象出来的,我们住的是长满霉菌的房间,连看剧本的桌子都没有;吃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9元钱,米是硬硬的,冷冷的;拍摄从夏天持续到冬天,光膀子的演员们就从夏天光到冬天,有的连鞋都是草做的;最难过的是冬天淋水,一遍又一遍,有的持续一夜.我们很多的人可以去拍别的戏,有的是城市浪漫故事,满可以住在有肯德基,卖当劳的都市,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里?我想首先是一个梦想,是英雄主义的梦想,这是每个人潜意识里面都存在的东西,尤其是做了一个演员,英雄的再现会象兴奋剂一样刺激着你的创作的.其次是剧本,感谢黄晖先生(还有其他的编剧,我有幸出演过他的<<恰同学少年>>),这次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完全能激发出人们最激昂的爱国热情的这样一部戏!还有导演,在艰苦的4个多月里,我们风雨同舟,他在很长的时间里拄着拐杖指挥着一个庞大的剧组.

我们工作,我们劳动,我们为的是把那个血染的湘西呈现给大家,把那样一段故事告诉大家,希望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不要忘记!

那么,记住了以后呢?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这不是我能够回答的,毕竟只是一部电视剧,它解决不了更深的东西.民族的尊严和强大也远不是文艺工作者能够做到的.如果,大家在观看完之后能够很深刻的去思考这个问题,那已经足够了.

我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冤怨相报的悲剧!我希望每一个在劳动的人把自己的良心放在自己的工作中,记住一句话:创造了快乐或者仇恨,你都将收获它!我希望印上中国制造的产品可以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希望所有的民族会用尊敬和礼仪仰视我们!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出:我是中国人!

《锦衣卫》

——作者:a_jiu

因为喜欢“大明王朝”,所以又看了同一组主创人员较早些时候制作的“锦衣卫”;因为喜欢“大明王朝”里几个演员的表演,所以特别在“锦衣卫”里关注了一下,并作了比较。这篇文章就先说说王劲松老师吧,“大明”里的杨公公,“锦”里皇嫡子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

记得在博客里留言探讨表演流派时,王老师曾经说过: “演员受的最大的影响是他自己。人生观,阅历,人格和学识都会不自觉的体现在自己演的人物里面。” 我很赞同这个说法。杨公公和朱由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我却看到了相似的特征:沉稳、斯文、有思想、有谋略、高傲等等。遇到吃惊的事,两个人都会不动声色地凝视前方;遇到无可奈何的事,两个人都会轻轻地摇头;遇到不屑的事,两个人都会微扬下巴,说出一段很唯美的台词。我认为,这些对人物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演员本身的修养和气质特征。试想,如果换作另外的演员,同样的角色,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这样特色的表演。

王老师对朱由检的演绎,还是突出了他细腻、精致、淡然的表演风格。一个微妙的表情,就反映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大概是第三集,朱由检在宗人府里摆灯笼阵,和钱大人有一段很长的对话。月光照在他冷冷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这个表现手法就合乎人物当时的境遇:“母后被鸩杀、倚重的大臣被驱逐”的消息是从政治对手处得来,他又能表露出什麽感情呢?所以,“冷”是唯一可以掩盖一切悲伤并维护皇子尊严的表情。

几场和大皇兄在一起的戏,王老师突出了朱由检狡猾的一面。都是失了势的皇子,但大皇兄很急躁,于是朱由检抓住了这个弱点,火上浇油。记得有一场戏,两兄弟觐见皇帝被拒,大皇兄便大发牢骚,朱由检加以安慰时有一个朝四下里张望的动作,在说台词时又眉头紧蹙的表情。这两个动作的连续,生动地体现了这个人物此时的惺惺作态。

《锦》是较早的作品,王老师对朱由检的塑造还是体现了日后我们看到的表演风格:把握人物主要矛盾、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从细节入手深化人物塑造。

但是这部作品在其他一些方面的处理,影响了人物的整体感觉,让我在观看时总觉得被打扰了。

首先,朱由检的造型在青年时期(成为信王以前)是比较成功的,发束后留有的一缕长发倒显得这个皇子很清高、飘逸。成为信王后,朱由检留起了胡子,却依然留有一缕长发,这个造型就显得有些累赘,不够利落。对信王的沉稳,也没有起到烘托得作用。

其次,朱由检青年时期的服装设计也是比较成功的。但是成为信王后,虽然衣物还是很华贵,但大多在长袍外加了一件无袖的坎肩,这个装束使信王的身材显得很单薄,肩部过窄,总体过于修长了。多年以前,我曾经在北京的某个活动上见过李强(大皇兄),估计他的身高应该在1.85米左右。如此推算,王老师至少也有1.8 左右。这样的身材应该选择肩部较宽的服装,才能显得身材比较魁梧,才能突出人物的官气。像“大明”里,杨公公的服装都是很合适的。

最后,“锦”的摄像有些不尽如人意。在两人对话时,大多是一个人的正脸,另一个人的背影同时出现,这样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这种情况却出现了很多次,尤其是后来朱由检和几个锦衣卫对话时,让观众总觉得被什麽东西挡了一下。相比之下,“大明”在类似情况的处理就显得老到很多。记得,杨公公设宴款待四个锦衣卫兄弟时,郑大人来访,向杨公公汇报沈一石把买田的粮都给赈了。杨公公边吃小核桃,边搭话。这时,杨公公是侧身而作,面向镜头。观众看到的是郑大人的侧脸,杨公公的正脸。同样是两个人的对话,观众就可以看到全部的场景,比较舒畅。

以上的评论未必专业,但至少反映了作为一名观众的感受。

经济学家泰安人,生于1974年,男性,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演员(气壳)

王劲松

姓 名 :王劲松

艺 名 :气壳

性 别 :男

生 日 :1968.7.21

身 高 :176CM

体 重 :65KG

籍 贯 :哈尔滨

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职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

经历

1990年 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1994年7月 毕业分配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1999年 正式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至今

艺术创作

话 剧:

1 1988年 《亿万富翁》 主演 饰木黑驹太郎 哈尔滨青年宫

2 1991年 《俄狄仆斯》 主演 饰俄狄仆斯 电影学院剧社

3 1992年 《三姊妹》 配角 饰契仆狄金 表演系90班毕业大戏

4 1995年 《牛虻》 主演 饰蒙太里尼 表演系研究生探索话剧

5 1995年 《生为男人》 配角 饰白马王子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6 1996年 《红字》 主演 饰多个角色 表演系研究生探索话剧

7 1997年 《谁都不赖》 配角 饰大虎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8 1997年 《几尔加美修》 配角 饰多个角色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9 1997年 《绿房子》 配角 饰瘦子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10 1998年《花房姑娘》 主演 饰林志安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电 影:

1 1989年 《赌命汉》 饰三子 长影

2 1993年 《脸对脸,背靠背》 饰侯新生 西影

3 1995年 《椅子》 饰葛人 西影

4 1996年 《红灯停,绿灯行》 饰绿豆儿 西影

5 1997年 《紧急救助》 饰陆海子 上影

6 1998年 《没事偷着乐》 饰三民 西影

7 2000年 《哥们儿》 饰偷车人 台影

8 2000年 《谁说我不在乎》 饰弹弓手 西影

9 2005年 《求求你,表扬我》 饰强奸犯 西影

10 2007年《天下第二》饰松三爷

11 2009年《皇家刺青》饰大学士

12 2009年《皇家刺青》导演

电 视 剧:

1997年 25集 《孙武》 饰要离和终累 中央台

2000年 20集 《有爱的日子》 饰赵平 北京台

2001年 20集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饰叶斗 湖南台

2002年 20集 《金锁记》 饰仲泽 长安影视

2003年 30集 《末代皇妃》 饰苗林 九州音像

2003年 40集 《天一生水》 饰伯清 曼孚公司

2004年 20集 《后海前街》 饰杜晓波 青影厂

2005年 22集 《夜半歌声》 饰松叔 曼孚公司

2005年《青年宫的故事》导演

莱芜市人民医院医生王劲松,1979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莱芜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山东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

自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内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先后两次在山东省立医院专修心血管专业。能训练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复杂疑难病症。擅长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对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1999年起先后开展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冠状动脉造影及射频消融心律失常等手术。

数年来对工作精益求精,学以致用,并勤于笔耕,先后撰写论文1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两项科研通过省级鉴定,一项科研获市科研成果进步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王劲松,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0年获博士学位。曾赴美学习。一直从事严重下肢动脉缺血、腹主动脉瘤、血管瘤、颈内动脉瘤、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甲状腺外科疾病的临床医疗工作。

王劲松

(1963—)生于黑龙江省绥棱县。

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获学士学位。

现就职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

1993年2月油画作品《大合唱之二》、《大晴天》、《大会串》应邀参加由“柏林世界文化宫”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在柏林、鹿特丹、牛津等地巡回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展》China avant-garde Berlin , Rotterdam, Oxford。

1993年3月应邀参加由“香港艺术中心”(HONG KONG ARTS CENTRE)、“香港汉雅轩画廊”(HANART T.Z. GALLERY)及香港艺术节协会联合主办,在香港、悉尼现代艺术中心,洛杉矶等地进行的国际性巡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China’s New Art Post-1989 Hong Kong, Sydney 。

1995年 应邀参加“中国油画展” History of Chinese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Brussels .,布鲁塞尔。

1999年作品《标准家庭》、《双亲》共11幅及专访刊登在台湾《摄影家》杂志、

1998年12月第41期《中国新摄影》专刊。

2002年 作品《双亲》及作品评论加载英国Mary Warner Marien主编的《摄影:一部文化历史》(Photography A Cultural History)一书中。

2002年11月参加《首届广州艺术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 (The First Guangzhou Triennial- Reinterpretation: a Decade of Experimental Chinese Art ,1990-2000)。

2002年9月 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艺术三年展》The First Triennial of Chinese Art, Guangzhou.,摄影作品《城-墙。北京》送展。2004年“第十九届亚洲国际美术作品展—中国” (The 19th Asian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China, 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Japan .),福冈美术馆、九州岛产业大学美术馆,日本,作品收录同名画册。2005年“布拉格国际当代双年展”(International Biennale of Contemporary Art Prague

2005, National Gallery, Prague),捷克国家美术馆。作品收录同名画册。2006年“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1th Annals Exhibi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Millennium Art Museum. Beijing)。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