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佑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川南农王

郑佑之(1891~1931) 革命烈士,四川早期中共党员,优秀革命活动家。号自申,化名张裕如、张荣山、余善辉,笔名尤痴。四川宜宾县古罗场人。中共宜宾地方组织创建人之一,大革命时期领导川南农民运动,影响深广,人称“川南农王”。1912年,考入成都农业学校殖边科,学未竟,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护国讨袁。还乡后,积极宣传革命。1922年去成都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思想在川南城乡的传播者,赵一曼(郑之妻妹)、余宏文等共产主义战士,都先后受到他的培育。1925年郑任共青团宜宾特支代理书记,1926年任中共宜宾特支书记。分工负责农运,先后去宜宾北路、南路乡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曾在荣县五宝镇组织5000农民的反军阀大示威,并相继建立和领导了数千人的农民武装——川南农民革命军,与五宝镇军阀驻军展开激烈战斗。1927年,郑首任宜宾县农民协会执委会负责人。1928年,被选为川南特委委员并担任中共宜宾县委书记,继任自贡特支书记,领导了自贡盐厂和富顺炭厂的工人运动,组织了荣县、威远的农民暴动。旋调任合川县委书记,组织领导了马房街民众抵抗驻军强拆民房的“马房斗争”,抵制政府摊粮派捐和向豪富素食的“反饥饿”斗争。不久,被选为中共四川省委委员。1930年调重庆,先后任中共川东特委、合川中心县委、江巴中心县委的领导工作。1931年,在重庆被捕遇害。

生平详细经历

郑佑之(189l~1931),号自申,化名张裕如、张荣山、余善辉,笔名尤痴,宜宾县古罗场画匠嘴人。郑5岁入塾,18岁入叙州官立中学堂。辛亥革命中,他奔走于县北一带,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民国4年(1915年)入吕超部队,参加讨袁战役。袁世凯倒台后,又继续探寻救国之路。民国6年,郑回古罗教书。民国8年,郑又联络柳嘉乡有识之士,筹办两等小学,被推为校长。但又遭到当地官吏豪绅排斥打击,遂于民国10年忿而卸职去合什场宣化小学任教。在此期间,郑与川南师范校长恽代英及成都王右木、何��辉等通信结交。民国11年,郑佑之在成都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暑假,郑赴泸州面晤恽代英。[注]其后,在亲友、群众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持李坤泰(赵一曼)冲破封建罗网,投身革命运动。

国12年春,郑筹办普岗寺平民学校,次年春正式开校,他白天上课,晚上串户,不久即在古罗组织起农民协会,并起草、印发了《告农友、工友书》,号召农、工“联为一气”打倒帝国主义军阀、贪官、豪绅,“以求彻底解放”。他还主办不定期刊物《夜光新闻》,油印散发四方,影响所及,白花、观音、大塔、泥溪和荣县五宝镇等地,相继组织起农民协会或农协小组。

民国15年1月30日,中共宜宾特支成立,郑被选为特支书记。是年秋,驻荣县二十四军旅长张志芳与荣县知事邓邦植勾结,强派军款21万元,百姓怨声载道。郑佑之及时到五宝镇与当地党支部成员研究,决定以五宝镇为中心发动荣县民众起而反对军阀、抗捐抗税。他们发出《声讨万恶军阀张志芳檄文》,同时发动组织农协会员抗纳税款。并邀请国民党(左派)荣县党部负责人谷醒华到五宝镇,争取了五宝镇团总陈选侯以及所属各场团正,将民团武装和各地支援武装共数千人组织成立了“川南农民革命军”。但与此同时,张志芳又增派两连士兵扼守李家堰,并加紧武装催款,还抓捕了抗捐群众一百余人,使农民群众更为激忿。

是年农历腊月十八日凌晨,郑集合农民军于檬子岩誓师,下午二时兵分三路包围李家堰。入夜,张部败撤。次日,退入五宝镇防守。郑又于普岗寺设农民军第一指挥部,于荣县龙潭场设第二指挥部,把武装斗争坚持下去。二十四军军部慑于农民军的声势和舆论压力,只得将张志芳调离荣县、释放被关押群众、停收加派军款和赋税。

民国16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国民党(左派)宜宾县党部及国共合办的中山中学被反动派捣毁。次年1月,郑佑之任中共宜宾县委书记。郑为发展革命势力,把县委机关转移至大塔场、开展农民运动。正当深入酝酿暴动之际,郑奉命去重庆。

民国17年2月,郑被选为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委员,又为川南特委委员。同年10月至民国20年12月,郑还先后担任中共川东特委、合川中心行委(县委)、江巴中心县委的领导工作。宜宾县大塔第二次农民暴动失败后,郑受省委指派回宜处理善后事宜,部署了隐蔽党员的工作。在合川领导了反对驻军强拆民房的“马房斗争”。在此两三年的革命斗争中,郑常喝稀饭、吃红苕,有时饭菜也吃不上。一次,家里寄给他一笔钱,他全数用去购买了快慢机手枪10支送到川南农村,支持开展农民武装斗争。民国20年3月,郑任中共川东特委秘书长时,根据党的指示,派余宏文打进二十一军“特委会”,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

民国20年底,党组织决定将郑调离重庆。当他办毕交接手续,去桂花街五世同堂院内交通联络站取信时,因叛徒袁世勋出卖而被捕。郑被投入巴县监狱,敌人百般威胁利诱,而他铁骨铮铮、坚贞不屈。是年12月30日,郑慷慨就义于重庆罗家湾。

后,其弟郑瑞符将遗体载运回乡,安葬于普岗寺平民学校(今普岗小学校)旁。建国后,人民政府将墓修葺。1985年县人民政府于墓前立碑,碑文:“中国共产党首届四川省委委员郑佑之烈士墓”。同年4月5日,中共观音区委集资建立“郑佑之烈士纪念碑”于观音中心小学灯光球场侧。

(注:郑佑之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时间,一说1925年转党,一说是1922年入党。现已无法详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