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鸊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类别【中文名称】新西兰鸊鷉[1]

新西兰鸊鷉

【中文别名】新西兰䴙䴘

【拉丁学名】Poliocephalus rufopectus

【命名时间】G. R. Gray, 1843[2]

【英文名称】New Zealand Grebe

【科属分类】鸟纲、鸊鷉目、鸊鷉科

外形特征

新西兰鸊鷉

新西兰鸊鷉是一种游禽,它们和鸊鷉科的其他同类一样都是高度社会化的水鸟。它身体的大部分黑棕色,其中银色羽毛尤如线头一样在体羽下出现,非常特别。胸部和脖颈是栗色调,腹部以下银白微黑。眼睛淡黄色,有一个黑喙。雄鸟大于雌鸟。幼鸟羽毛略浅,幼鸟的头和脖子上有不规则的白色、棕色和黑条纹。新西兰鸊鷉并不合适在陆地上生活,但它们是了不起的游泳者和跳水者[3]。

这种水鸟的嘴形直,侧扁,具尖端;鼻孔透开,而位近嘴基;翅短小,具12枚初级飞羽,第1枚残留,次级飞羽缺第5枚。尾仅具一些短软的绒羽,或几乎没有。两脚位近臀部。跗蹠侧扁,适于潜水;四趾均具宽阔的瓣蹼;爪钝而宽阔,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后趾短小,位置较其他各趾为高,或则付缺。体羽短而稠密,饶有抗湿性;羽具副羽,尾脂腺被羽;两性相似。头骨为裂腭型和全鼻型;并缺基翼突;消化系缺盲肠;雏为早成性。

分布范围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新西兰鸊鷉分布图[1]

生活习性

新西兰鸊鷉

栖息于淡水湖泊、沼泽的植物丛中,几乎终生在水中生活,常集群栖住。不善飞翔。游泳时不用翅而以脚,极少行走在地上。能潜水觅食,一般潜水仅1—4m深。食物主要为水生昆虫及幼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小鱼和小草等。

生长繁殖它们繁殖时在水边草丛中筑浮巢,用芦苇、杂草和一些粘土做成。卵每产2—7枚,色白,

新西兰鸊鷉

多为污物所染。雌雄轮流孵卵。卵约孵25天而出雏。雏属早成性,全身密生绒羽,能自由活动,在雏鸟孵出2—3周的时间,亲鸟常把雏鸟放置背上,受惊潜水则把它们挟在翅膀底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