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街道简介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面积20.15平方公里,风光秀丽,四面环水,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接长洲岛,与琶洲岛、瀛洲生态公

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

园隔江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规划中的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都市文化。

小谷围街道办事处于2004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辖整个小谷围岛。

岛内分布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因广州大学城建设,原小谷围岛6个行政村大部分已迁往岛外谷围新邨安置区,现岛内有南亭、北亭、穗石、贝岗4个保留区,面积1.127平方公里(1691.795亩),人口1802户、5954名村民。

历史文化“小谷围”在清代原称十三乡。

位于岛上穗石村东约大街73号的南海神祠,原来供奉洪圣王,与南海神庙的意义一脉相承,代表了广州繁盛的外

南海神庙

贸历史。

岛上神话、传说、故事、俚语等民间文化十分丰富,但限于“口传”。

医疗卫生广州大学城现有广州大学城医院(即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两所大型医疗机构。

大学城医院门诊部于2005年8月底建成,9月初正式投入使用,其他设施正在建设之中;中山大学附

广州大学城医院

属医院门诊部已开始运营。

基础设施广州大学城有基干道路7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156公里、煤气管道36公里。

交通方面,规划建设18个公交站场(8个公交车首末站、2个公交车枢纽站、4个加油站、4个公交保养场)。

教育方面,规划建设1所中学、2所小学。医疗卫生方面,规划建设1所广州大学城医院和10所大学卫生所。

体育设施方面,规划建设22个体育场馆(公共区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各大学内部体育场12个、体育馆8个)。

文化设施方面,规划建设民俗博物村、图书馆、文化中心、影剧院各1所。邮电通讯方面,建成大学

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

城信息枢纽楼,邮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服务商已进驻运营。

大学城的用电统一由广州南区供电分公司供应。

此外,四个保留村各规划一个农贸综合市场,提供肉菜米面等必需品和其他生活用品服务。

广州大学城各高校的食堂均已投入运营,广州市商业局及番禺区经贸局对各高校后勤供应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后勤供应能力以及对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监管能力。

文化教育广州大学城聚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首期建设有10个校区。

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区结合地形和水系布局,通过传统的建筑轮廓烘托出了优美、典雅、厚重的人文内涵。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东医药学院校区建筑造型简洁大方、色调明快、富有时代感,生活区、体育场馆和活动

广州大学城博物馆

区连成一片,方便了校际交流和资源共享。

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美术学院校区按照工业化设计风格集中布置建筑,通过连廊和架空层形成超大建筑群,形成了以人为本、步行优先、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体系。

广州大学校区利用原有地形和水系形成中心湖,湖边环绕布置若干建筑群,并通过信息廊连成一体,创造了以水为主体,便于交流和活动的人性化空间。

华南师范大学校区建筑布局倚山就势,高低错落,通过强化教学主楼作为统率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物,确立了各建筑的主从地位。

星海音乐学院校区通过建筑轮廓、线条和空间的组合使整个校区宛然一组流动的旋律。

交通通讯大学城岛内交通以内环、中环、外环3条环路以及12条放射线形成开放式路网。

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南部快速干线、京珠高速公路、2条地铁线以及3条过江隧道,以实现大学城便捷的对外交通

广州大学城地铁4号线南亭站

联系。

横穿大学城的地铁4号线在广州大学城设置了南亭、北亭两个站,已于2005年底正式建成通车。

各大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基本覆盖了大学城,通信非常方便,无论用手机还是固定电话(小灵通),都可随打随通;固定电话线也进入了所有教学楼和师生公寓,宽带网线等已安装到位。

社会治安小谷围“一所两队”(即派出所、交巡警一中队、二中队)共有在编民警100多人,辅助力量120多人;小谷围出

外管中心工作人员检查出租屋

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22人。[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