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仙景村仙景村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政府驻地南1.7公里,以驻地命名。早年为南邑四十四都,1949年解放后与和美、桥头、田边、东头合为仙景乡建设村。1958年公社化时期为建设大队辖,1980年后与桥头自然村合称为建设大队,1984年改为建设村委会,2000年7月与桥头自然村分开设为建设村,2004年改为仙景村委会。
村委会设仙景村。东临石井江,北接和美村委会,辖仙景一个自然村。截止2008年,有12个村民小组,1250户,人口4180人。耕地面积850亩,浅滩涂养殖面积6000亩。以吊蚵、紫菜养殖为主,各3000亩。商船总吨位10万吨,有小学、医疗所、老人活动中心。
自然资源仙景村倚山临海,陆上交通有通往省道201线的战备公路、后山公路及通往镇区的仙景及和美水泥大道。环村大道、溪北大道均是在村委会及老年协会牵头下集资建设的。水泥路连接省道201线。仙景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雨量充沛。由于村民历来以海为生,村民的主产业靠海水养殖紫菜、吊养牡蛎等海水养殖业为主。
经济发展仙景村民世代以捕渔、海水养殖兼耕少量农田为生。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村民走出社区,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家乡及各地办起了石材厂、家俬厂、机修厂、造纸厂、包装厂及海运等企业。运输货船走遍全国各沿海港口,经销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海水养殖,部分村民合资发展钢质货轮及外出经商。
人文景观仙景村北侧有一绿树成荫的突出部,叫虎空头。该地岩石入海,有溶洞数处,西侧是清、明时期的坟群。夏令之时到此避暑观潮,面对大海,微风拂面,站在上面可见滩涂上的风水宝石雷公石。景溪的入海处,仙景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就矗立在此。一旦涨潮,整幢大楼就在海之中。站在村庄东面的海边,金门、三岛尽在眼内。乘坐仙景村小渔船十多分钟可到大百、小百等旅游岛屿。[1]
福建省泉州安溪县虎邱镇仙景村地处虎邱镇政府驻地北偏东3.1公里处,海拔178米。东有大西垵、东南有音山林、东北有虎崆山、西有大岭尖、西北有九百碣岭,仙景溪由新春村流入自西北穿向东南。原称仙景寨,隶属金榜,1961年为独立村。林氏先祖林文养由柏叶迁入开辟该地时,见该地山明水秀,犹如仙人之景,故称仙景。村委会设在西洋山,辖14个自然村。境内有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的骑虎岩,因地形结穴“飞凤朝天”,古又称“飞凤岩”,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村民有林、李、王、蔡姓。
人文景观内仙景古名湖石,林姓八郎居住地内畔,故名。
坑内又名卿内,李姓村民原由蓬莱鸿福村涵内角落迁入,故名坑内,又名凤卿。
外仙景又名九埕洋。以前该地有九块面积较大的农田连在一起,故称。
孔林埔该村后有一座孔林山,山前地势较为平坦,故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