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员张克瑶张克谣,1927年生于天津,特型演员。1953年从西安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分配到西安市话剧院任演员。参加了话剧“雷雨”、“北京人”、“胆剑篇”、“蔡文姬”等60多出的演出。1976年,西安市话剧院排演话剧“万水千山”,张克瑶担任扮演毛泽东的任务,他高大的身躯,加之化妆师的精心装饰,一个“伟人”形象出现在大家眼前,“像,十分的像”,大家都齐声说到。这一次成功,奠定了张克瑶成为中国最早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随后,西安市话剧院又排演了话剧“西安事变”、“彭德怀”、“巍巍昆仑”等剧中的“毛泽东”均由张克瑶扮演。
198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风雨下钟山》,邀请张克瑶在影片中扮演“毛泽东”,该片讲述了1948年冬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腐败政府的斗争。为在更多的观众面前展示毛泽东的伟大气魄,张克瑶认真总结话剧舞台上塑造“毛泽东”的成功经验,并根据电影艺术的要求,尽量摆脱掉舞台表演的束缚,与王铁成等人一起成功地完成了影片的拍摄,影片公映后,反映十分强烈,人们通过银幕又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人的身影,让人感到无限的崇敬和怀念,影片获得了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随后,张克瑶又在《巍巍昆仑》(上下)等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198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开国大典》,原定由张克瑶饰演“毛泽东”,不料,在造型完成之后,张不慎摔了一跤,透发脑血栓,经抢救脱离危险,但需要恢复一段时间,拍摄工作不能停下,剧组决定临时更换演员,由古月代替了张克谣,两人各有特长,但张克瑶饰“毛泽东”在走路,说话,动作、神态上都要高出古月一筹,张克瑶虽说失去了在银幕与观众见面的机会,但由他为古月所配的“毛泽东的声音”仍然在观众耳畔回响。近年来,张克瑶身体虽然不太好,但他仍活跃在电影、电视剧、话剧、小品等舞台上,观众仍可从许多晚会上观看到他所扮演的“毛泽东”。
电影作品1982年《风雨下钟山》饰毛泽东导演:袁先里坡韦林玉
1989年《巍巍昆仑》(上下)饰毛泽东导演:景慕逵
1991年《周恩来》(上下》饰毛泽东 导演:丁荫楠
中将张克瑶张克瑶(1883—1938)生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字瑜珊。北洋行营将弁学堂毕业。
1905年5月入北洋陆军第5镇,后升任管带。1913年2月20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7月,第10旅改称第10混成旅,仍任团长。8月10日加授陆军少将衔。9月14日晋任陆军少将。1936年1月28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1月25日病逝香港。
个人简历1905年5月入北洋陆军第5镇,后升任管带。
1912年2月升任标统。9月第5镇改编为北洋陆军第5师,任第10旅20团团长。
1913年2月20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7月,第10旅改称第10混成旅,仍任团长。8月10日加授陆军少将衔。9月14日晋任陆军少将。特授勋五位。
1914年8月7日混10旅改编为鲁军第1混成旅,任第2团团长。
1918年1月4日混1旅编入鲁军暂编第1师,升任第2旅旅长(旅辖两团)。6月27日第2旅改称鲁军第1混成旅,仍任旅长。
1920年4月28日加授陆军中将衔。
1922年9月23日晋任陆军中将。
1923年2月10日授将军府将军。5月29日因通电和平被迫辞职,避居上海。
1925年4月1日复出,仍任鲁军第1混成旅旅长。12月所部扩编为直鲁联军第67师,任第5军副军长兼第67师师长。
1926年12月改任安国军第1路副总指挥兼第67师师长。
1927年2月1日特授将军府克威将军。5月14日,第67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3军第2师(师辖两旅),任第33军中将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
1928年2月25日第2师改称第71师,仍兼任师长。3月11日升任第33军中将军长兼第71师师长。7月25日第71师缩编为第1师第3旅,降任第1师中将副师长。
1930年3月17日任安徽省政府委员。11月3日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1931年11月20日调任河南绥靖公署中将总参议。
1935年12月12日河南绥署改称驻豫绥靖公署,仍任中将总参议。
1936年1月28日叙任陆军中将。7月9日获颁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
1938年1月25日病逝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