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1921年9月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同年11月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机关刊物《新时代》。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建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李达(1905年—1993年7月12日)[1],陕西眉县人。早年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师参谋长、军参谋处处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曾获二等红星奖章。1936年起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参谋处处长、师参谋长。1943年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晋冀豫、冀南、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协助刘伯承等组织指挥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磁武涉林等战役战斗和百团大战。1943年后曾指挥林南、道清和安阳等战役。1945年8月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指挥太行军区部队的战略反攻。抗日战争胜利后,参与指挥上党、邯郸战役。曾到国民党军新编第8军与军长高树勋商定该部起义事宜。1946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1947年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率部进军大别山。1948年起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淮海战役后,参与组织指挥渡江战役和进军西南。李达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西南地区歼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及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回国后历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病逝。
1994年6月,《李达军事文选》出版发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