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盟战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大同盟战争(1688年 - 1697年)为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的第三场重要战争(前两场分别为权力转移战争与法荷战争),这场战争是因为路易十四欲在欧洲作出大规模的扩张,因此遭到英国、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同盟联合对抗。战争的结果是法国被逼与大同盟各国言和,放弃对外扩张的念头,但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法国出兵

17世纪后期,法国因在权力转移战争与法荷战争获胜而使其进入更大的军事扩张轨道,其海陆两军的军力冠绝欧洲,因此路易十四决定继续对外进行征服以完成其称霸欧洲的梦想。此时法国的强邻神圣罗马帝国正在与土耳其作战,路易十四决定藉此时机,在德意志扩张其影响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察觉到路易十四的意图,于是在1686年7月9日组成奥格斯堡同盟,希望能阻止路易十四在德意志地区扩张。可是路易十四却在1687年8月,乘神圣罗马帝国刚在东面战胜奥斯曼土耳其,西面兵力薄弱之机,开始执行进侵神圣罗马帝国的速战计划。1688年10月,法军攻占帕拉蒂纳特,并于次年彻底毁灭这个地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得在东方以部份兵力牵制着奥斯曼土耳其,并分兵西线对付法国。

缔结同盟

欧洲各国对路易十四的举动感到大为震惊,深怕法国下一个目标会是自己,因此很快便站对哈布斯堡王室的一方。1689年5月12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荷兰缔结了维也纳条约,其宣明共同对抗法国扩张,并以恢复欧洲旧秩序为目的,在其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英国、西班牙、与德意志三个诸侯国 - 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相继加入,结果组成了反法大同盟。

欧洲战事

因为大同盟的结成,法国速战取胜的计划遇到阻碍,并且被迫在事前无作持久作战准备的情况下打了一场长达9年的大型战争。在欧洲大陆,这场战争以持久战为主,并且以围攻较多,而重要战役则较少,双方亦未曾进行过决定战事局势的大决战。陆战主要战场在低地国家如荷兰,次要战场则在意大利和西班牙。1695年1月,路易十四最重要的将军之一,在法荷战争与这场大同盟战争里战功彪炳的卢森堡公爵去世,使法国开始保不住陆战微弱的优势,但同时所有参战国都因这场持久战而使其自身的经济负担加重,因此战事趋向议和。

海外战事

在欧洲大陆战场上双方僵持着的同时,美洲大陆的战争亦打响了,这通常被分开称为威廉王之战。英军攻占了法国的罗亚尔港,但却攻不陷魁北克;而弗隆特纳克伯爵统率的法军,则在纽约州斯克奈塔第与新英格兰地区打败英军,但也攻不陷英国的波士顿。而在海战上,英国海军则战胜了法国海军。

和议

因为交战双方都没预期战争会持续这么久,因此均欲停战,所以当1695年路易十四开始单独与奥格斯堡联盟的成员之一,萨伏依展开秘密的和平谈判时,大同盟各成员国立即响应。1696年夏天,法国与萨伏依单独签订了杜林条约。在1697年秋天,法国与大同盟各国签订赖斯韦克条约,大同盟战争正式结束。

战后发展

虽然双方暂时休战,但法国与英国及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积怨并没因此而化解,结果四年后双方又爆发了另一场大战,亦即是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第四场重要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