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于刁坊镇建兴村
一、 概况建兴村位于刁坊镇东片一个村,东接红光村,西接宁新、横湖村、南接陶光村,北接宁新洋里村。本村有朱屋、老吴、新吴、陶一、陶二、王广兴、建光、解放、老谢、新谢、上新、罗屋、细王等13个自然村。姓有吴、王、刘、谢、罗、朱、曾等4个姓氏居住村民。 全村水稻面积670。8亩,旱地面积56亩,村民历来以农为主并兼养殖,2007年人口统计1467人,全村29个合作社,总户392户,总人数1470人,人均收3965元。村委会位于红光县公路距离350米,距离镇府3公里。1954—1958年瑶岗乡,1973年分开瑶岗大队、建兴大队、新兴大队,1999年4月依法由村民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村委会至第四届村委会。
二、 农业素以种植水稻为主,冬种胡豆、小麦可一年三熟,利用旱畲地种花生、黄豆、甘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萝卜、毛瓜等。解放后,经过深翻改土,开水渠,平整耕地,推广良种,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科学种田,选优良品种,实行科学用肥,合理管理及防治病虫害,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吨谷田,其它作物生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工、副业农户在种植水稻的同时,普遍有家庭副业,和养猪、牛、羊、鸡等禽畜,不少家庭还从事泥水木匠、织布、工艺等副业。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队办起了粮食加工厂、榨油厂、红砖厂、八十年代初因各种原因已停办。但全村已有一批私营企业、个体涌现出不少百万元户,全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占总劳动力的45%左右。
四、 招商引资建兴村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发挥人才、区域、交通等三大优势,立足于本村电力充足、水、劳力和农产品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多渠道招商引资,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商,如涂料厂、兴飞漂染厂。
五、 各项建设1、水利:解放前,水利设施差,抗洪抗旱能力差,农田灌溉主要靠天吃饭。我村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延陂沟。解放后解决了延陂沟移直,解决村受浸问题,解决农业生产稳步增产。<BR>2、道路:全村道路3。8公里,当初全是泥土路,路边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行人及车辆极不方便,行路难成了群众生产生活最大问题。2001年后在上级布署下,掀起乡村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高潮,得到广大在外乡贤和农民的大力支持,完成了村道水泥硬底化的铺筑了3公里路程,带来了建兴村广大群众路通财通,得到上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誉为: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BR>3、学校:村中建兴小学,由于当年建筑的砖瓦校舍质量差已成危房,影响师生安全,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发动在外乡贤及港、澳、侨美籍华人朱光麟,乡贤吴展辉、王桂珍、王国湘等人兴建一座教学楼。4、计划生育:我村贯彻基本国策,落实重眯下移坚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推广“三为主,三结合”落实包户责任制,200年出生人,出生率%。计划生育率
六、历任领导刘凤祥(村屋)1977年王文杰(陶二)1987年<BR>吴志强(解放)1999年<BR>村委副主任:王育昌(王广兴)1987年10月—2008年5月
七、名人乡贤罗展光,罗屋人,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吴会权,老吴人,兴宁市罗浮镇党委书记罗远东,罗屋人,兴宁市东兴建材贸易部。(企业家)<BR>吴清华,老吴人,刁坊肉联厂。(企业家)。吴展飞,新吴人,兴飞漂染厂。王国湘,解放屋人,南海航队少将。<BR>王宪浪,解放屋人,兴宁计生局副局长。谢宝才,老谢屋人,龙北钢铁厂厂长兼通用厂书记。
八、今日建兴村全村党员有46人,村干部3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志强,村委委员曾清娥,朱三权,村计育专干廖银花。村两委干部继续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镇驻村干部指导下,组织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本村优势,引导广大群众种好田。发挥壮大农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奔康致富贡献一份力量[1]。
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建兴乡建兴村新平县建兴乡建兴村委会辖15个村民小组776户326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58人,占总人口的69%,是哈尼族和彝族杂居的山区贫困村。建兴村自2005年实施整村推进标准化综合扶贫试点项目来,完成投资363.5万元,其中:省级105万元,市级252.6万元。经过三年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建兴村整村推进标准化综合扶贫试点项目效益凸现。
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举办烤烟烘烤技术、核桃和竹子栽培技术、养猪技术等各类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推广抛秧、地膜种烟、微电脑烘烤等农业技术10多项,新建党团科技文化室12所,建立科技示范村1个、示范户5户,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单纯依靠政府,等、靠、要的观念意识发生了根本转变,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中来,科技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自我脱贫的决心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修建和铺筑村组公路、村庄道路15条、18.43公里,路面等级提高,确保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架设人畜饮水工程13.46公里,解决了539户2356人和664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修复灌溉沟渠2.02公里,保证了30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每年可减少500个劳力;新建和改造安居房39间、卫生室1所、公厕12座、“三配套”沼气池458口,安装卫星电视接收站15座,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是产业发展后颈增强。以稳定烤烟种植面积和提质增效为重点,引导调田种烟,发展烤烟生产1000亩;发展核桃、龙竹等经果林种植1162.5亩,森林覆盖率净增4.8%;以发展养猪为突破口,以品种改良、科技培训和猪圈改造为重要举措,引进种猪411头,提升养殖业水平。过去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单一局面得到了彻底扭转,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种、养、林、经协调发展,产业发展后劲增强,大力推进建兴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2007年,建兴村委会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97万元,比2004年(项目实施前)的393万元增加了304万元。
四是增收渠道拓宽,农民实现增收。解决了增收难。通过大力开发秋冬农业,发展烤烟生产、经果林种植以及养殖业,产业发展有了重要支撑,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本着“输出有组织,求职有服务,就业有技能,权益有保障”的原则,加强对劳动法规常识、外出务工常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选择等方面的培训,组织3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2007年,建兴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03元,比2004年(项目实施前)的1193元增加了310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