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戏曲用语。 元明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马致远 《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明妃青冢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又如王子《误入桃源》其结尾对句是“太白
元杂剧金星降临凡世, 紫霄玉女夙有尘缘;青衣童子报知仙境,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这两处对句的末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便是这两个杂剧各自的全称。而《汉宫秋》、《误入桃源》便是其简称。又如《单刀会》题目:“孙仲谋独占江东地,请乔公言定三条计。正名: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单刀会》就是剧本的名字。
题目正名每句一般在5到8字之间,也有多到11字的。在刊刻剧本时把题目正名或放在剧前,或放在剧后。或称“题目正名”,或省称为“题目”或“正名”。有些已佚的剧目,从题目正名尚可推测出剧情概略。
题目正名的作用一般认为与近代戏园门口的广告相似,用纸或木牌将剧情内容,介绍给群众,以招徕观者。
示例概述元杂剧在剧本的末尾,用二句或者四句韵,说明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为全剧的收场语,这叫做「题目正名」。 元杂剧在剧本的末尾,用二句或者四句韵,说明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为全剧的收场语,这叫做「题目正名」。 题目正名是在剧终时念出的,念的角色可能是副末。 题目正
南戏名是在剧终时念出的,念的角色可能是副末。 元杂剧的剧名,就是从题目正名最后一句中摘取,一是摘取三个字或四个字。 元杂剧的剧名,就是从题目正名最后一句中摘取,一是摘取三个字或四个字。例子在<元曲选>中题目正名是这样写的;以关汉卿的< 窦娥冤 >为例: 在<元曲选>中题目正名是这样写的;以关汉卿的< 窦娥冤 >为例:
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题目正名应该是合起来一起说的,不是「题目」与「正名」,而是「题目」的「正名」;在「题目」下加一个「正名」两个字,是对题目的简称而言。 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题目正名应该是合起来一起说的,不是「题目」与「正名」,而是「题目」的「正名」;在「题目」下加一个「正名」两个字,是对题目的简称而言。 是戏曲中的人物类型,它是戏曲中不同人物和表演上的不同需要划分,如生、旦、净、末、丑等。 是戏曲中的人物类型,它是戏曲中不同人物和表演上的不同需要划分,如生、旦、净、末、丑等。
元杂剧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在<元曲选>中把角色概括一下,一致分为末、旦、外、净、丑、杂这六种类型,其中以正末、正旦为主。 元杂剧的角色在<元曲选>中把角色概括一下,一致分为末、旦、外、净、丑、杂这六种类型,其中以正末、正旦为主。
末类:末是剧中男角,有正末、副末…..。 末类:末是剧中男角,有正末、副末…..。
旦类:旦是剧中的女角色,有正旦、副旦…..等。 旦类:旦是剧中的女角色,有正旦、副旦…..等。 各种旦类角色都以简称作「旦」正旦是剧中女主角。 各种旦类角色都以简称作「旦」正旦是剧中女主角。
外类:元杂剧中的外,可扮男角,也可以扮演女角;可扮演末类角色,可扮演旦类的角色,也可以扮演净类角色,但是大都是末、旦、净的次要角色。 外类:元杂剧中的外,可扮男角,也可以扮演女角;可扮演末类角色,可扮演旦类的角色,也可以扮演净类角色,但是大都是末、旦、净的次要角色。
杂类:大多是角色不明的角色名称。 杂类:大多是角色不明的角色名称。
净类:净在剧中可扮演男角,也可以扮演女角,分为净、副净、中净。 净类:净在剧中可扮演男角,也可以扮演女角,分为净、副净、中净。
丑类:元杂剧中好像没有「丑」这一个角色,大部份都是由净来扮演。 丑类:元杂剧中好像没有「丑」这一个角色,大部份都是由净来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