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版权信息书 名: 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

编译:夏凡 丛书主编:张一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305055720

开本: 16

定价: 24.80 元

内容简介《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包含了标志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诞生的两份重要文献: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的手稿。其编者大卫·梁赞诺夫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主要策划人、执行人和精神领袖。这个版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将其进行编译,对国内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有所裨益。另外,《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附录为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译《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将郭沫若的中译本以附录形式原文刊出,能够帮助国内学者了解这一版本最早的中译本中的历史性翻译话语。此中译本具有历史性的学术价值,使国内学者能够比较完整地看到此历史文献的原始样态。

编辑推荐梁赞诺夫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评版的主要策划人

执行人和精神领袖

此中译本具有历史性的学术价值

使国内学者能够比较完整地看到此历史文献的样态

目录编译说明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部分)

编者导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始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的

[B.]唯物主义观点中的经济、社会、个人及其历史

[C.]冈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

郭沫若译《德意志观念体系》

译者弁言(郭沫若)

费尔巴哈论纲

马克思所著《德意志观念体系》序文之初稿

费尔巴哈: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见解之对立

编译注释

……

文摘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表达>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观念)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而且,人们是受他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他们的物质交往和这种交往在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中的进一步发展所决定的>。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补充”。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