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版权信息

书 名: 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

作者:于晓权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560139791

开本: 16

定价: 25.00 元

内容简介任何一种严肃的哲学都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生的理解。关注人生苦难,追求人类幸福是哲学的唯一终极关怀。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异化及资产阶级片面人性的批判,从人的现实生活处境出发,通过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因此,开启马克思的幸福思想不仅驳斥了传统哲学幸福观的直观性、抽象性和片面性,同时也对当代人生活的终极指向和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于晓权,1970年生,吉林省梨树县人,1997年、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要从事社会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

目录前言

导论幸福——人类永恒的主题

一、人类生活的目的:追求幸福

二、幸福与人生的终极意义

第一章幸福的概念及性质

一、幸福概念的历史考察

二、马克思的幸福概念确证

三、幸福的特征

第二章西方哲学幸福观回溯

一、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

二、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三、西方基督教幸福观

四、现代悲观主义幸福观

第三章马克思幸福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青年时期——幸福思想的萌芽

二、《博士论文》——马克思幸福学说的宣言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四、《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五、《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幸福思想

第四章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真蕴

一、人类幸福的真实根基:现实生活世界

二、幸福理论的确证:人的本质

三、幸福获得的保障:人的自由和解放

四、人类幸福社会的理想状态:共产主义社会

第五章现当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幸福思想的诘难与挑战

一、存在主义对个体幸福的关注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的深刻揭示

三、后现代主义——从思想之我到感觉

第六章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Abstract

后记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