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滚铁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旧时汉族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他们手捏顶头是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
滚铁环是那个年代男孩子的炫技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风光。玩法是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技术好的孩子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过水塘上楼梯,别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艳羡的份。那时候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男孩子,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哗琅哗琅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
推铁环是项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运动项目,自娱性强,还可以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但是,随着少年儿童现代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尤其是机动车日益增多,给推铁环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曾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推铁环活动,日渐冷落下来。从拓宽体育课程教材外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荐具有地区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锻炼学生体质的目标出发,可以鼓励儿童参加校园内的推铁环活动,或在加强安全教育前提下,倡导山区儿童在田间小路上推铁环。因推铁环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中,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项目。

制法及玩法:通常是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然后用一个半圆的钩作“车把”,讲究者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悦耳的声音。比谁跑得快时,几个人同时出发,滚着铁环拼命往前跑,快者胜;比谁慢时,停在原地不动,必须保证铁环不倒,时间长者胜。滚铁环的技术一学就会,又熟能生巧。初学时,先将铁环向前转,然后拿“车把”赶快去推着向前走,不倒就行。以前路上车少,在路上滚铁环安全几乎不成问题。孩子们上学一路上滚着铁环走,不但能够免去行路的单调,而且加快了行走的速度,乐趣无穷。一路上铁环哗啦哗啦地响着,声势浩大,还能推出许多花样来。技术好的人,单手拿铁钩将铁环往前一送,铁环就乖乖转动起来。滚在路上也能“停车”,即铁环斜靠在“车把”上,要滚时弯钩轻轻起动就行。累了,用弯钩钩住铁环,往肩上一扛,那姿势极为潇洒。大小不一的铁环,靠着一根铁钩推动向前,谁要落下,谁就输了。有的孩子的铁环实际上是个钢圈,这种铁环有滚好长一段路而不倒下的优势,凸凹的路面和水坑也不在话下,自豪得不得了。当时有些孩子搞不到真正的铁环时,大多用滚木桶上的铁圈或竹圈代替。
比赛规则

滚铁环竞赛规则如下:
一、、比赛项目
100米竞速100米障碍4x100米接力
二、比赛器材
铁环内直径为45厘米,用8毫米光圆钢筋制成,柄长70厘米,柄勾长度不超过3厘米,环上应系3——5个小环。
三、场地及设施要求:
1、 速度跑:为保证运动员安全及比赛顺利进行,每组不超过4人,即1,3,5,7道安排运动员参加,2,4,6,8道为隔离道。
2、 障碍跑:起跑后20米处开始蛇行跑,即每隔5米插竿一根,共5根。第5根竿与独木桥的距离20米,桥与小道的距离为15米。
桥的制定:全长2米,桥高30厘米,桥宽30厘米,木料制成。
小道:跨栏的栏板2块,将2块栏板固定成宽为15厘米的小道。
3、 接力区为10米。安排如下:
第一接力区为95——105米
第二接力区为195——205米
第三接力区为295——305米
四、 比赛办法:
个人项目要求铁环不出跑道,顺利通过障碍,不影响他人,必须在推铁环不失控的前提下比速度。集体项目除保证上述条件外,还必须保证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任务的情况下比速度。
五、 成绩计取
枪响开表,人与环以二者最后通过终点者停表计时。
六、 下列情况出现,可重推环继续参加比赛
1、 起跑后或推环过程中,环倒地,但未出跑道,又未影响他人。
2、 各种障碍没能顺利通过,但环未处跑道,可重新推环过障碍。
3、 环离开本跑道倒地,在不影响他人比赛的前提下,必须严格遵守在本跑道坏环地点起步,方可继续参加比赛。
七、 下列情况出现,均取消比赛录取资格。
1、 坏环2次。
2、 环推出本跑道,又影响他人。
3、 未能完成规定障碍者。
4、 铁环失控(即环与钩远离超过30厘米)
5、 未在接力区完成传接任务。
6、 接力区内完成传递任务后,传环运动员协助或帮助接环运动员前进。
7、 禁止套环,禁止钩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