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路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村情概况下官路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磁灶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下官路村位于磁灶镇区梅溪两岸,北临324国道,336县道经该村与324国道相连接,九十九溪(梅溪)从该村中间贯穿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是福建陶瓷建材产品的集散地。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多亩,下设13个村民小组。截止2008年,全村人口4335人,1035户,旅居海外侨亲有5000多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党总支部有党员70名,设梅里、桥南、桥北三个支部。

地名含义下官路村因村里原先只有一条不到3米宽的路作为街道(即:洋灰路),其街道上端与磁灶居委会的引后街相连接,街道两侧长满“金秆针草”,“秆”字的闽南话读音与“官”字同音,故取名“下官路”。

历史沿革元、明、清属二都,民国32年(1944年)属梅溪乡梅里保,建国后,1956 年属池店区磁灶镇;1961年划属陈埭公社下官路大队;1984年改磁灶镇下官路村委会。

经济发展下官路村的村民们祖祖辈辈以陶瓷生产、经营为生,是磁灶一千多年陶瓷史的主要发祥地,也是福建省陶瓷专业市场和全国陶瓷建材商贸基地,有集团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建材企业、服务业及商业门市数百家,并设立老年协会、计生协会、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所、环卫队、联防队和文体活动中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村民走“兴瓷富民”之路,使下官路村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发展成为泉州文明村,2008年全村总产值3.2亿元,人均收入7800元;下官路村主要道路全部铺设水泥路面,路灯密集、灯火辉煌;慈善大楼的老人活动中心老人们笑声爽朗,户外的文体活动中心为村民和外来工提供健身、娱乐活动场所、磁灶镇中片妇女活动中心为镇区的妇女们提供学习、娱乐、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福建省农村示范学校”、“泉州文明学校”梅里中心小学布局合理、配套齐全、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列。下官路村1994年被福建省委确认为“亿元村”、1997年被晋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宽裕型小康村”、2005年被泉州市政府授予“人民调解先进集体”、2007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宽裕型文明村”、晋江市委授予下官路村党总支部“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荣誉称号,下官路的经济、文教、治安、环境、卫生、娱乐、社会福利得到同步发展,已初步形成和谐、安定、繁荣的新农村格局,村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名胜古迹溪口山古窑址位于“梅溪”(九十九溪)及其支流“洋尾底溪”交汇处的双溪口处,属南朝时代磁灶陶瓷生产基地遗址,1990年设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