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太湖古村落,是指散落在苏州市吴中区东、西洞庭山的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江南古村落遗迹。 苏州西部地区是我国江南民居和古镇古村分布广泛、保护完好的地区之一,其古村以及古民居古建筑密度之高,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东山、西山两镇又拥有很多古村,饱含着许多历史年月遗留的信息,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诸如西山的东村,明湾,堂里,东西蔡,东河,后埠,后堡等;东山的陆巷。翁巷、杨湾、湖湾、三山等。东、西山现存元、明、清古建筑和大中型传统古民居的数量多达百处以上(仅西山明湾、东村、堂里三村就有26处)。其中27处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东山有轩辕宫、楠木厅、凝德堂、瑞霭堂、熙庆堂、明善堂、遂高堂、绍德堂、怀荫堂、惠和堂、诸公井亭、春在楼、裕德堂及花厅、松风馆、敦裕堂、秋官第、文德堂、椿桂堂等,西山有春熙堂、爱日堂、仁本堂、九沁园堂等。这些古建筑古朴秀雅,多为院进式布局,外观造型轻巧、色彩淡雅,内观梁架工整、彩画富丽,木雕、石雕和砖雕精致,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这些古建筑中不少还是江南苏派古建筑中的代表性作品,如元代的轩辕宫,其柱、昂、斗拱的做法是元代古建的代表性实例,存世极少。又如明代建筑凝德堂,有“江南彩绘第一”之美称;明善堂、瑞霭堂照壁的砖雕,是明代苏派雕刻艺术的精华。再如存世绝少的西山涵村明代店铺,全国仅存两处,堪称“国宝”。还有西山东村的栖贤衙门等,都是元、明时期江南古建筑中的精华。这些古建筑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吴地文化特色。
其中陆巷,明月湾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代表村落陆巷
陆巷是迄今吴中建筑群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村之一。全村尚存明、清时期的厅、堂 30 余处其中明基清建的惠和堂原为东山明代宰相王鏊故居,是古代东山官宦宅第的代表,又是大型群体厅堂建筑的典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毗邻东山陆巷古村的寒谷山。是东山古八景中的一景。名曰:“寒山落照”。她由静观楼、试箭阁、可阅堂、仙人石等组成,一面是陆巷古村的明清建筑群;一面是碧波荡漾的太湖;使人们完全置身于自然山水的美丽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陆巷古村联票参观景点包括惠和堂、寒谷仙境、怀德堂、怀古堂、萃和堂、保俭堂、古街牌坊。
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其门人唐伯虎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母亲姓陆,其村因此得名。
该古村位于山坞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东有寒谷山、西有箭壶,今称巩俐岛,同太湖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村内保存的明清古建筑有三十多幢,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村民依山而居,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的巷弄。
古村为《桔子红了》的拍摄地。
明月湾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西山镇石公行政村,在石公山以西1.5公里处的大明湾自然村。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明月湾,简称明湾,以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而著称.
唐代,明月湾已闻名遐迩,大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等,都曾到此,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作。南宋金兵南侵,大批高官贵族到西山隐居,到明月湾定居的,有以写诗反对宋徽宗大办花石纲而闻名的谏官邓肃、抗金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璘的儿子吴挻等。明清两代,大批明月湾人加入了号称“钻天洞庭”的洞庭商帮,靠外出经商发家致富。清乾隆、嘉庆年间(距今约250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明月湾现存古村面积约9公顷,有常住居民一百余户、近四百人,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茶和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的农民,姓氏以邓、秦、黄、吴为多,多为南宋退隐贵族繁衍的后裔。明月湾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环绕,终年葱绿苍翠,深藏不露,深得桃花源意境。村内设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两街之间有多条横巷,纵横交叉,井然有序,俗称棋盘街。街面均以花岗岩条石铺设,下为沟渠,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的民谚。街道两旁多明清建筑,高低错落,斑驳苍古。房前屋后,栽植四季花果,清代诗人沈德潜称之谓“人烟鸡犬在花林中”,清代诗人凌如焕称之谓“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明月湾的历史遗存丰富多彩。弯弯地伸入太湖的古码头,曾是村民走向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高高的古樟树,如伞似盖,已逾千年历史,是古村的标志;明月寺是农村乡土信仰的实物例证;多处宗祠建筑,是古村多家姓氏和睦相处、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敦伦堂、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汉三房等多处明清宅第,是村民居住、生活的真实记录。正是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组成了一幕幕水乡山村田园生活的生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