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弯曲褶皱作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准弯曲褶皱作用(quasi flexural folding)是由丹纳斯和帕克(F· A·Donath and R·B·Parker,1964年)提出的一种褶皱作用的过渡类型,是具中高韧性的岩石特有的褶皱作用。从整个褶皱岩系来看层理不起运动面的作用而有被动褶皱变形特征,但其中个别低韧性夹层则表现为弯褶皱变形(主动褶皱)特点,即层面起着运动面的作用。因此,在褶皱的几何形态和外部特征上是弯褶皱(主动褶皱),从其物质运动特点上又是被动褶皱。[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