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能力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版权信息书 名: 道德能力论

作者:蔡志良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500468189

开本: 32

定价: 20.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顺应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需求,继承我国道德文化的智慧,借鉴世界道德文化的新成果,建构起一种道德理论新体系。它对道德能力的界定,对道德能力的产生与由来,对于道德能力的内在结构与个体修炼,对于道德能力的价值与建设等等,都有自己的新见解。其创新性,不仅有其理论上的新贡献,而且必然给以后的研究开辟与提供了新的空间。

目录第一章 导论:一个被掩隐着的道德范畴——道德能力

第一节 人类在以“实践精神”把握世界中蕴含的道德能力

第二节 道德能力在个体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道德能力对个体道德主体地位确立的意义

第二章 道德能力的历史钩沉

第一节 中国伦理学史上关于道德能力的思想

一 人性善恶之辩——道德能力的理论出发点

二 良知良能、才和才质——道德能力的内容

三 修身——道德能力的养成途径

第二节 西方伦理学史上关于道德能力的思想

一 理性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能力的观点

二 经验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能力的观点

三 宗教伦理学关于道德能力的观点

四 人本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能力的观点

第三章 道德能力概念的厘定

第一节 能力和道德能力

一 能力的一般分析

二 道德能力的概念

第二节 道德能力的特点

一 受动性和主动性的统一

二 普遍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三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四 要素独立性与整体连贯性的统

五 道德思维与道德实践的统一

六 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的统

第三节 道德能力的本质

一 社会性本质

二 个体性本质

三 关系性本质

第四章 道德能力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结构与道德能力结构

一 结构的一般分析

二 道德能力结构的一般分析

第二节 道德能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 道德认识能力

二 道德判断能力

三 道德选择能力

四 道德践履能力

五 道德直觉能力

六 道德创造能力

第三节 道德能力的功能

一 动机优化功能

二 价值定向功能

三 实践动力功能

四 行为调控功能

五 自我超越功能

第五章 道德能力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道德能力的发生

一 道德能力的母体——道德的产生

二 道德社会化与道德能力的发生

第二节 道德能力的发展

一 前人的若干观点

二 道德能力的发展阶段

第六章 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与可能

第一节 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 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价值的并存

二 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盛行

三 网络社会中信息多样化与青少年道德困惑

四 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与青少年价值观念混乱

第二节 道德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一 个体道德发展与道德能力的增长

二 道德教育的复兴与意义的提升

三 德育理论与实践对道德能力的新认识

第七章 道德能力培养的实现

第一节 道德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 中西方道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二 中西方道德教育思路和原则的优劣辨析

三 自主选择与适度灌输相结合的道德能力培养原则

第二节 道德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 认知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二 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三 师生关系从“教师专制”转向“师生对话”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附录二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探索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