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厝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潘厝村

【概况】潘厝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内坑镇中部,东与宅内、后山两村交界,南同亭顶、后库村毗邻,西连深圳村,北接前洪村。内垵公路穿村而过,北与双内线连接,交通十分便捷。 潘厝村辖区面积约2200亩,其中耕地350亩,山地、林果地850亩。辖潘厝、后村、后田边、前田边四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截止2008年,全村593户,2296人。

【地名含义】潘厝村自唐宋时期就建居,以姓氏命村名。明朝洪武三年柑市村西边的红桔店村李氏被官兵围剿,纷纷外迁。李公娶潘厝女为妻,其长子文炳迁居潘厝外祖父家,次子迁居小田边村,三子迁居大田边村。传说,李家迁入潘厝村后,原潘姓人家不知何故,逐渐式微。最后剩下一家单丁前往厦门市白礁村定居。潘厝村以李姓为大多数,还有谢、庄、吕共四姓。

【历史沿革】明、清年代属“四都”,民国年间属“双洪保”;建国初期属内坑区洪山乡;1958年划归安海公社洪山大队;1960年为内坑公社潘厝大队;1984年为乡建制,为内坑乡潘厝村委会;1992年为内坑镇潘厝村委会。

【村容村貌】潘厝村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着手整治村中村道闭塞和村中卫生死角,分期改造村主干道拓宽畅通和路面硬化,盘活废弃资源,建设老人活动中心,创造一个舒适、整洁、优美的生活起居环境。

【气候经济】常年气温在19-20摄氏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二十世纪90年代前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作物有水稻、蔗糖、甘薯、花生、大豆、小麦、龙眼和茶叶。90年代后由农业经济逐渐向企业经济转化,有瓷砖厂、钢结构厂、石材厂等,其中以钢结构为主导产业。[1]

2、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潘厝村 潘厝村由潘厝(昔称西林潘)、前山、石门(昔称蔡厝)、黄斗陇四个自然村组成。各村均创建于宋朝末期,从福建省莆田县迁移至此定居。本村先贤有明嘉靖十四年石门村人蔡大用(进士)官授御史,明嘉靖二十八年潘厝村人潘璘,历官泉州府通判、沾益州知州。

潘厝村在金石集镇西北侧0.5公里处,东北与远光村、古楼村、湖美村接壤,西与沙溪镇西林村交界,南隔一小溪与仙都村相望。全村聚落呈点状分布,面积1.04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土壤大部分属潮泥田,可水旱轮作。宜种植水稻、甘茨、甘蔗、花生、生柑等农作物。

潘厝村有种植龙眼和加工龙眼肉干的传统,是潮州市的龙眼肉生产基地,产品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外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办企业有了很大发展,锡箔加工、服装加工、建筑、塑料制品、副食品加工等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及全村,村民纯收入大幅度提高。[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