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学名:Pseudosciaena polyactis(Bleeker)

俗名:黄花鱼、小鲜、大眼、花鱼、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鱼、金龙、厚鳞仔。

英文名:Small Yellow Croaker

日文名:キブチ

拉丁文名:Pseudosciaena polyactis

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鲈亚目、鲈总科、石首鱼科、黄鱼属

产地及产期: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介绍: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颌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药 名】:小黄鱼

【来 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小黄鱼的肝。

【功 效】:补益肝肾,养肝明目。

【主 治】:肝肾不足,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腰腿酸楚,男子阳痿,女子不孕,用本品补益肝肾。治肝血虚,视物昏花,或雀盲。

【性味归经】:甘、咸,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一3克。或提炼鱼肝油用。

【动植物资源分布】:原动物详见“石首鱼”条。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可用小黄鱼的肝脏提取鱼肝油。

原料介绍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小黄鱼体小而鳞片大,嘴尖,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舟山群岛等渔场,以青岛产的数量最多,产期在3~5月和9~12月。

小黄鱼体长而扁侧,呈柳叶形,嘴尖,头内有耳石,背部灰褐色,腹两侧为黄色,鳞片中等大小,背鳍较长,中间有起伏,尾鳍双截形。小黄鱼肉嫩且多,肉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

营养分析1.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2.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者;

2. 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食物相克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不宜与荞麦同食。

烹饪指导

1. 小黄鱼适合烧、煎、炸、糖醋等烹调方法;

2. 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3. 烧黄鱼时,揭去头皮,就可除去异味。

推荐菜谱香酥小黄鱼

香酥小黄鱼

口味:色泽金黄、外酥里嫩

主要材料:小黄鱼500克、香葱2棵、生姜1小块、花椒适量、面粉250克

调味料:食用油500克(实耗60克)、料酒1/2大匙、椒盐少许、辣椒粉少许、精盐3小匙、味精1/2小匙

制作方法:

1、将小黄鱼去除内脏和鳃,洗净;崇拜洗净切段,葱叶切丝;姜洗净,部分切末;

2、在盛小黄鱼的大碗中放入盐、味精、料酒、葱段、姜片和花椒、腌制两小时;

3、捡去花椒、葱段、姜片,在盆中撒入干面粉,将鱼身裹匀;

4、往锅内倒油,烧热,调中火,逐条下入小黄鱼,炸至金黄色即可捞出;

5、调大火,将油烧热,把油再次倒入,复炸一遍,使外皮焦脆即可捞出;

6、将小黄鱼装盘,撒上葱丝、姜末、椒盐和辣椒粉即可。

食疗作用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

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

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其他相关中国捕捞黄鱼的历史,可上溯至先秦时吴王阖闾时代,见于唐代陆广微《吴地记》。

备注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分: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外行很相似,但大黄鱼个头比小黄鱼大,其尾柄的长度为尾柄高度的3倍多;臀鳍的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鳞较小、组织紧密,背鳍与侧线间有鳞片8~9个;头大、口斜裂、头部眼睛较大。而小黄鱼体背较高,鳞片圆大、尾柄粗短,口宽上翘,眼睛较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