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王镛//李胜洪
ISBN: 13位[978—7—5434—5267—1]
开本:260ⅹ370mm 1/8 36印张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
定价:¥350.00 元
前言
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在建构起艺术科研、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以期逐步建成世界知名的艺术科学研究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中国书法院正是在这样开阔的文化背景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厚的学术土壤上应运而生。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在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基础上发展起来。汉字千变万化的字体结构为书法艺术创造了无尽的发挥空间。汉字在象形基础上发展演变,在描摹事物的过程中既体现实用价值,也逐渐显现审美的要求。在书法艺术由自发走上自觉的发展中,“纯俭之变,岂必古式”、“纤微要妙,临事从宜”表达的通变求新的艺术观念,使书法艺术在形成和发展中时出新意,气象神妙,可谓溢韵流彩,千古益彰,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中的主体性艺术之一。
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确实值得作为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遗产来珍视。在当今艺术多元化形态纷呈的格局中,书法艺术能否传承和弘扬,特别是计算机替代汉字书写的趋势下,书法艺术会不会泯灭?以及在当代如何继承与发展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及审美趋向的书法艺术,已经作为时代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了继承传统书法艺术和推动当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第一个具有独立建制专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研究的中国书法院于2004年11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应该具有主体性的地位。中国书法应扎深根于传统,生发新时代的枝叶繁花,带来当代书坛一新的气象。
中国书法院自成立以来,实行开门办院的宗旨,广聘高才,流派并举,曾聘请启功先生担任中国书法院首任名誉院长,现任名誉院长为沈鹏先生,冯其庸、刘炳森、欧阳中石、朱乃正诸位先生担任中国书法院顾问;聘请王镛先生担任中国书法院院长;同时先后聘请了在国内学术领域具有很高成就和影响力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担任特约研究员、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共同搭建一个广阔开放、实力雄厚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平台;三年多来,书法院先后主办和参与主办了几十次大型专题展览及研讨活动,在国内外书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编辑出版学术书刊、积极开展书法教学,在艺术创作、学术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书法院在推动我国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方面已取得了很多大家公认的成绩。
这本书法作品集,汇集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三十多位研究员、副研究员以及特约研究员的优秀之作,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院作为国家级的书法创作研究机构的整体实力,呈现出当代中国书法家的艺术素养与文化气度,彰显了每位书法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他们植根传统,变古求新,大都既有深厚地道的传统功底,又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审美趋向变化。多样的风格中,有的平和简静、风骨清逸,有的苍浑古朴、狂放雄劲,大都讲求执笔用意,追寻境界格调。他们的创作,大体上显现了我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一个面貌。
从中国书法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书法艺术高峰期,都有表达那个时代文化精神和代表那个时代文化创造气魄的书法大家和代表作。今天,能继承与发扬前人优良法度,又有独特创新风格的大家大作还少。我相信,中国书法院及其书法艺术家们本着“植根传统,面向当代,学术至上,探索创新”的艺术精神,依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厚的学术平台,不断努力,必将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文章
2008年5月27日
目录
沈鹏
冯其庸
欧阳中石
朱乃正
王镛
李胜洪
王友谊
王澄
石开
乐泉
丛文俊
刘正成
孙伯翔
孙晓云
沃兴华
言恭达
何应辉
张景岳
陈振濂
陈国斌
黄惇
于明诠
刘彦湖
刘峥
李晓军
张羽翔
杨涛
徐海
曾翔
蔡大礼
薛养贤
王家新
吕章申
邵秉仁
胡抗美
唐双宁
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