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个人简介林艳梅,女,汉族,1974年9月生,黑龙江省明水人;中央党校哲学部教师,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哲学;历史哲学。

学术经历1991-1998年学习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先后获本科、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2006年9月—2007年 8月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俄罗斯哲学史。

学术成果专著2部:《历史进步论与历史代价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技术的沉思》,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合著1部:《历史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学术论文:

《В чем причина утраты духа гуманизма》,《Вестник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философ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2007.Nо 1.

《О теории социолистическом гарманичном обществе》,《Вопроссы

философии》,2006.Nо 5.

《人文精神的双重处境》,《黑龙江日报》,2006年11月27日;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内涵》,《今日浙江》,2006年第7期;

《重视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学习时报》,2006年6月12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保证》,《光明日报》,2006年1月17日;

《和谐社会的意识向度》,《学习时报》,2005年9月12日;

《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意蕴》,《西藏日报》,2004年4月24日;

《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求实》,2004年第4期;

《恩格斯的跨越论》,《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4期;

《恩格斯的历史代价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

《谨慎进步观的确立及其基本内涵》,《理论前沿》,2003年第21期;

《赵家祥教授的哲学思想》,《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6期;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哲学基础》,《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进步主义及其检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马克思与技术中性论的关系》,《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6期;

《人的发展与代价付出》,《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历史规律外在于人吗?》,《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马克思辩证法的时代内涵》,《求是学刊》,1998年第3期。

研究课题主持承担:

中央党校哲学部部级课题《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2005-6年,已结项;

参与承担:

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2003-6年,已结项;

中央党校哲学部“新兴哲学论丛”之一——“历史哲学”,2001-3年,已结项;

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低代价发展论”,进行中;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