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瀛洲乡龙川村基本概况龙川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东11公里,由原坑口、浒里、横川3个村合并而成。根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1]显示,该村辖7个村民组,731户,2316人。龙川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26万亩,水田1396亩,茶园面积620亩。龙川村交通便利,“绩胡公路”穿境而过,至2009年6月,属于省二级公路的华龙公路正在拓宽改造。该村设党总支部,下辖3个支部,有党员98名。
该村是一个“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村。农业经济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农业产品种植、竹笋两用林、茶叶及外出务工收入。该村村民遵循徽文化传统思想,自给自足、勤劳朴素、艰苦奋斗思想占主导地位,民风较为淳朴。

风景文化龙川村特别是坑口自然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村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远近闻名的胡宗宪尚书府也坐落在该村的上村与下村之间。此外,该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村落地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紧依登源河,南有龙川东流,西偎凤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独具特色。
龙川村自古也是文风昌盛、人才荟萃,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尤其到了明代,该村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明代先后中进士者24人,占全县1/4强,素有“奕世两尚书,一门三进士”之称。该村古建筑木雕、石雕技艺精湛,造型自然、美观,体现了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旅游发展依托龙川村独特而又丰富的旅游资源,2002年7月8日以来,经营胡氏宗祠的航佳公司开始行使其对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等处的经营权,并先后投入二千余万元改造了水街,修建了停车场、接待中心、驿道以及龙须公路桥等景点和基础设施。民俗公司开发的尚书坊也在建设中逐步完善,成为村内又一体现徽州民俗风情的景点,从而丰富了龙川村内旅游的内涵。作为旅游业的配套项目餐饮业和农家乐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全村年接待游客近三十余万人次,为加快该景区的建设,2009年5月28日奥运火炬在该村传递之后,该村逐步探索设立龙川景区管理委员会,加强管理、强力推进,尽快建设好大观园和卧龙山庄项目,适时启动龙须山开发,利用好登源河水域优势,开发水上乐园项目,完成浒里自然村与龙川村的环状旅游线路的配套开发,拓展该村旅游业的外延,截止2009年初,龙川景区二期开发在加速进行,停车场扩建已于2009年年4月份完毕,胡宗宪抗倭纪念馆在紧张施工,文化园也在兴建当中。基础建设各级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关心该村的发展,国家邮政总局、国土资源部以及省旅游局、发改委、水利厅等部门投入资金从不同角度加快龙川村的发展。
国家邮政总局投入200万元对龙川驿道进行改造;国土资源部连续三年将国家级土地复垦及整理项目安排在瀛洲乡(龙川村隶属瀛洲乡),投资2667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安排在龙川村村庄以下实施,2010年该项目将延伸到龙川村村庄以上的区域进行继续实施,从而从根本上保证项目涉及农田的旱涝保收;省旅游局、发改委、水利厅投入近500万元加强了龙川村的旅游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河道整理等。
龙川村全体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村民将以满腔热情,把龙川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新龙川。[1]
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龙川村概括龙川村,坐落在淡溪镇东首,毗邻虹桥镇,面积达到285亩,全村总人口1350人,总户数330户,外来人口2500多,耕地373亩,人均收入6100元。前几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在“文明百村行动”中获得三等奖、二等奖,曾被市关有部门评为 “平安千村”创建三星级、五星级村居,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合格村等。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3]历史龙川村属于移民村,1958年响应国家建设淡溪水库的号召,全村从龙顺坑移到孝顺桥。历史上,该村村容村貌很差,村民经济收入低。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很多村民走出去到外地经商,致富之后积极支援家乡建设。该村历届村双委更是抓住国家有利政策,积极发展本村各项事业。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该村消灭了“路边坑、露天坑”,建设了5座生态公厕,全村完成改水改电,设置了40个垃圾箱和一个垃圾中转站,对孝顺桥河河岸进行了绿化,新建了村办公大楼,修建了5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绿地供村民休闲建设使用。今年更是开展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扩建了龙川路和永安路两条村内道路,拆建了13间民房。2007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初步形成了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稳定、环境整治优美、生活规范有序、道德风尚良好、文体活动丰富的良好局面。2003年一2007年该村分别被评为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三等奖、二等奖。2004年一2007年该村分别被评为乐清市“平安村居”五星级、三星级、四星级村居。2005年该村被评为乐清市科普示范村,2006年该村获得了温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称号和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2007年该村被评为乐清市旧村环境整治星级村,党支部获得乐清市先锋党支部称号。[4]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岔沟镇龙川村海龙川村地处辽宁省海城市东南部山区,北纬10.6°,东经122.8°,最高山峰海拔683.5米,全村平均海拔高度为500米。三面青山环抱,八山一水一分田。有水库一座,可溶水6000立方米。山上是柞蚕场,山中是果树,山下是良田。全村总面积为697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400亩,山林、蚕场、果树为5570亩。全村分4个自然组。全村现有1100口人,人均年收入3500元。海龙川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山间溪水潺潺、库面碧波荡漾、气候怡人、风景独好。村根据龙川村气候特点,大力发展适合产业。龙川村是海城市海禾种业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合格、优质海禾玉米种子30万公斤,种农获可观的经济收入。全村有柞蚕场地80把,每年可产蚕茧30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从2003年开始栽植中药材五味子300亩,陆续开始结果,初见成效。大力发展养殖业,龙川村地势高,气候好,适合发展养殖业。全村建肉食鸡舍20座,全年肉食鸡出栏20万只,提供优质农家肥4万立米,为农业发展奠定良基。养殖户人均年收入超万元。海龙川盛产苹果、南果梨、李子、桃、杏等水果,年收水果800多吨,果农收入比较乐观。圈养绒山羊1200只,养羊户年收入超万元。龙川村气候适合养殖菌类植物,现已有5户开始试养,年收入超万元,村民正在探索养殖菌类植物。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村民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